夢土無疆

郭桓藝術回顧展


在我所認識的本地藝術家中,論藝術熱情及胃納,沒有誰比郭桓先生更大的了。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澳門藝術發展的朋友,都不會對郭桓感到陌生,都不會不把他視為朋友。無論是否認同其創作理念,你都一定會承認,郭桓胸無城府,是百分之一百忠於藝術的熱腸人。

郭桓,原籍廣東潮州,一九四二年出生,一九六二年肆業於廣州美術專科學校,同年移居香港。一九八零年定居澳門,以此為終生藝術舞臺,在這塊當時的現代藝術處女地努力打拼。以“打拼”來形容他並不為過,正可表達其拼命三郎的工作性格以及對藝術的莫大付出。澳門是郭桓的歸宿,他全身投入“奧秘的東方”、“環保”、“迷惘2000”等系列創作。郭桓個性豪爽率直,居於此地後馬上融入澳門社會,廣交五湖四海的藝友,一度參與傳統中國書畫社團的雅集活動。大家都不會忘記,他是澳門美術協會、頤園書畫會的會員,又與志同道合的文化人創辦“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

一九八八年春夏之交,時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的書畫篆刻家韓天衡來澳,我陪同韓氏伉儷與郭桓、琥茹夫婦遊覽離島,彼此談天說地,交流藝術,言笑晏晏,在竹灣留影的一幕歷久彌新。這祇不過是郭桓熱情好客、嗜好藝術、無中西畛域上下高低之分的一個例子。和他深交的老友,這樣的事例不勝僂指。郭桓思維活躍,在創作上沒有框框條條。他熱愛生命,充滿生活激情和對夢想的追求。他年輕時曾兩度參加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更在花甲之年代表澳門參加舟山國際沙雕比賽—那是他從未有過的經驗,頗出人意料之外,亦可見其精力之旺盛。聽琥茹女士談起往事,大家都幾乎笑出淚水。因為學術背景及對民族文化的由衷熱愛,郭桓的畫作既具備西方現代藝術所講究的造型、色彩感、形式感,同時又注入東方文化的象徵、符號,東西文化的差異使畫面帶有神秘色彩,往往能喚起觀眾極大的興趣和共鳴。

郭桓對澳門現代藝術的貢獻,除了身體力行從事繪畫、裝置、行為藝術等形式的創作,還憑藉個人努力,建立了“澳門國際視覺藝術中心”。這個藝術空間,在十六年後的今天看來可能不算甚麼,但曾身處當時環境的澳門藝友,驀然回首,會掂量得出郭桓、琥茹夫婦是時為這項舉措付出多少汗水,其價值與能量理應得到公允評價。誠如王介甫詩所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現代藝術在澳門有如今局面,當然得益於社會經濟建設帶來的發展契機,但也不能不眷念前輩藝術家不計成敗默默努力的拼命三郎式的開拓。

此前跟繆鵬飛先生說起澳門藝術博物館要舉辦郭桓先生的回顧展,談起郭桓的生平與藝術,繆先生不無感慨地說,時間真快,郭桓逝世不覺已經十年。我也感嘆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過早離世,是澳門藝術界的一個重大損失。作為立足澳門、以視覺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我們有責任宣揚本地藝術家的創作成就,為本地整合、積累文化藝術資源,以供市民大眾欣賞,也供學術界從事研究,因此藝博館義不容辭舉辦這個名為“夢土無疆”的特展。

猶記大家當年出席郭桓先生“活着就好.有夢更妙”畫展時強忍淚水的情景,那是他生前最後一次公開以藝會友。人們無不被他對藝術的熱情以及頑強的生命力所感動。郭桓在言語不清之時還堅持繪畫,直至不得不永遠擱筆。

郭桓從未離開過公眾的視野。我相信“夢土無疆”是“有夢更妙”的延續,也是其藝術生命的另一個起點:他在形形式式的創作中得到永生,自由自在,無所拘牽地往來於令人沉酣的藝術夢境當中,無邊無際。他對自己的一生應該感到自豪。在二十二歲時,他曾在羅湖橋上許下願望:“立志實現兒時的夢想─做個畫家”。結果他以畫家身份相始終,夢想歸於理想,如今在“夢土無疆”廣袤的天地裡,大家也能分享他豐盛創作的喜悅。

郭桓藝術的湼槃,從他逝世十周年開始。

陳浩星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日期:
2013/08/08 - 20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