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素描在傳統意義上是一種用單色或少量色彩材料所繪畫的草圖,一直是西方繪畫訓練中表現空間、比例和體積的基本技能。
實際上,素描也是人類最原始的繪畫形式,從遠古時期起,先民已經用素描來摹寫實景或表達想像和願望。從三萬五千年前西班牙阿泰米拉洞穴中的壁畫,到一萬七千年前法國拉斯科洞穴中的壁畫,我們都能通過那些簡潔有力的線條,了解早期人類的生活情景和內心世界。這正是素描的魅力所在!
從古至今,素描都大量運用在藝術性和功能性的繪圖上。在西畫東漸的門戶──澳門,素描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往往在水彩、油畫、建築、雕塑、城市規劃和工業設計,靈感和構思都通過素描獲得芻形。曾經在澳門繪畫史佔一章節的西方畫家,如十九世紀的錢納利、博爾傑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史密羅夫,他們為澳門留下了眾多珍貴的繪畫作品,其中包括油畫與水彩,這些創作自然離不開素描。事實上,這些畫家都有著非常紮實的素描基礎,他們留下的許多素描,本身就是非常優美的作品,是對當時澳門自然和人文風景的極佳寫照。
時至今日,素描也已從過去的功能性中解放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形式也不再拘泥於單純的線條描寫。本次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心跡──澳門當代素描展”中選出的展品,更將素描的概念加以拓展,形式多樣,甚至包括了水墨素描、拼貼、噴漆、數碼列印等。內容方面,既有傳統的人體素描,也有重現澳門景物細枝末節的小城寫照,也有趨向抽象的寫意作品,風格多樣,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澳門豐富的文化背景和本地藝術家突出的個性。參展畫家有王禎寶、君士坦丁、李銳奮、呂澤強、吳衛鳴、客遠文、馬若龍、陸大同、梁藍波、陳繼春、黃家龍。既有土生土長的,也有個別移居澳門的。
吳衛鳴曾受教於老一輩畫家甘長齡,作品線條流暢、有力,充滿激情,但整體畫面卻顯得淡雅,充份表現出古老建築物的寧靜氣氛。土生葡人畫家馬若龍,如藝術評論家繆鵬飛所言,他諳熟當今流派,除西方圖像、中國的文人筆致、院體格局,乃至民間木版年畫剪貼,都曾潛心觀摩。他摒棄固有程式,以一種新的方式表述世界萬象。其作品中的澳門既實亦虛,充滿想像。定居澳門的俄羅斯裔畫家君士坦丁受西方傳統藝術教育,紮實的繪畫基礎為他天馬行空的想像插上了翅膀。其油畫頗負盛譽,本次展出的作品以輕鬆自由的筆調勾畫出基督教所列的七宗罪,自然本真,遊刃有餘。王禎寶的人體素描具典雅之態,筆觸老練流暢。李銳奮的樸拙、陸大同的水墨淡彩、客遠文的奇思妙想、梁藍波的傳統細緻、陳繼春的寫實、黃家龍和呂澤強的抽象……。總言之,本次參展畫家各具藝術特色,相信定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藝博館希望藉此展覽向觀眾展現本地當代藝術的風貌,也希望觀眾在畫家這些交錯的線條中,重新發現這個城市的一種內在脈絡。
陳浩星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