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澤雄風

胡藻斌遺作展


在現代嶺南畫壇中,胡藻斌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令人矚目。

胡藻斌,字顯聲,號靜觀樓主。光緒二十三年出生。廣東順德人。少從伯父胡錦清習畫,及長,出外求學。其時嶺南畫家舉凡出洋習藝者,多有兩大特點:留學東洋和參加革命團體。胡藻斌即如是。此其一生中之重要選擇。

胡藻斌於清末赴日,入讀京都市立工藝學校,習西洋畫;期間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參與革命。民國初元,獻身國民革命。抗戰事起,與家人輾轉居於香港。繼而香江淪陷,被禁離港,並被強迫為敵偽工作,胡氏誓死不從,憤然離港返粵。抵開平未幾,積勞成疾,民國三十一年病逝,享年四十六歲。遺命子女善存其畫,效忠國家。

與許多問學東瀛的嶺南畫家一樣,胡藻斌美術創作備受日本繪畫薰染。當時日人喜畫猛獸,寓意奮發圖強。而滿清王朝積弱已久,飽受西方列強欺凌,海內外仁人志士莫不義奮填膺,期盼中華民族重振雄風。胡藻斌在熱切的愛國情緒驅動之下開始畫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藝術創作與社會環境、時代風潮關係密切,乃知胡氏之深於畫虎,非僅為猛獸造型,而係有所寄託。吾人在讚嘆胡藻斌畫技精深之餘,應能體會畫者對民族復興之殷切期盼。

相比同代名家,胡藻斌所畫猛獸尤顯生氣凜然,細緻入微,蓋其一生專注研究觀察老虎和各種走獸。同期畫虎名家,有朱文侯、張善子,稍後有房毅、胡爽盦。胡氏異於眾人,融合中西技法,精工描寫,兼採東洋畫特點,善於營造氣氛,背景雅潔,利於突出主體,令主角有躍然欲出之勢。

綜觀胡藻斌生前身後,不幸中有大幸。在抗戰期間英年早逝,未及見神州光復,民族復興,是其不幸;中年離世,也使其藝術生命過早終結,傳世作品不多,後人徒聞其名,鮮見其畫。若能得享永年,相信定能取得更高藝術成就。有幸的是,遺言沉痛,家人對其繪畫倍加珍惜。即使間關萬里,烽火連天,依然細心呵護其遺作,使其凝注於楮墨之間的“草澤雄風”得以流傳至今。

本展覽得以成功舉辦,正是拜作者後人全心保存先人手澤所賜。他們持續努力逾一甲子,使得社會大眾今天有幸能欣賞到嶺南名家風範。斯作歷久彌新,實際上已與中華民族一起走過從飽受欺凌到自主富強的一段歷史,見證民族復興歷程。能在國家富強的今天展出,相信作者定能含笑九泉。

為了更好地保護胡藻斌遺作,宣揚乃父之亮節高風及民族精神,其哲嗣胡始康先生及女公子胡意清修女經過深思熟慮,將其尊翁十件優秀作品慷慨贈予民政總署轄下之澳門藝術博物館,這是對本館仝人的期許與信任,本人謹代表藝博館表示衷心感謝。仝人一定會不負所託,努力履行職責,珍重前輩藝術創作,讓這些藝術精品和蘊含其中的愛國精神傳之久遠。

陳浩星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日期:
2010/05/01 - 201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