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一向致力推動海內外藝術交流,傳揚燦爛中華文化。自一九九九年開館以來,得到國內友好文博機構的大力支持,多次舉行大型的書畫展覽,先後展出中國美術史上獨具時代意義的大師作品,在學術界獲得廣泛的回響,深受海內外藝術愛好者歡迎。本次以張大千為主題,與四川博物院合作舉辦“張大千藝術展”。張大千是近代繪畫史上極具影響力的書畫大家,畫風自成一格。
張大千(1899-1983),本名正權,後改名爰,法號大千,別署大千居士,齋名大風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廣東番禺。張大千年幼隨母曾友貞習畫,中學畢業後東渡日本京都攻讀染織技術。回上海後師事李瑞清習書法,以臨摹石濤及八大山人為主,後又上追宋、元、明、清諸大家之精神。一九二六年,開始遊覽國內名山大川,初上黃山,並被日本漢畫學著稱為“黃山畫派始祖”。一九四一年,作敦煌之行,由南而北為三百零九個洞窟編號,臨摹壁畫。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多次在世界各地辦畫展。一九四九年離開中國大陸以後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國。花甲之際,開始以大寫意風格創作,認為“七分人事三分天”,研究書畫,要有選擇地多讀書。一九七六年定居臺北,並於外雙溪附近籌建摩耶精舍,並終老於此。
四川博物院收藏了大量張大千的畫作,包括張氏早期臨摹敦煌壁畫及古代名家繪畫的作品,量多而精。本次展覽展品共一百件套,包括張氏赴敦煌臨摹壁畫之作品及赴敦煌前後時期之山水、人物作品,白描畫稿,書信,以及其自刻與使用的印章。透過這些閑章,從另一角度切入,反映了他的人生觀、藝術觀。而且許多印章為名家之作,彌足珍貴。其中有張大千自刻二枚,具見其廣泛而深厚的文藝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