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嵯峨

紫禁城建築藝術特展

簡介

 

二零一五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院慶,適逢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十周年紀念,為此,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攜手合辦之年度文物專題大展是以紫禁城建築藝術為主題,名為“太乙嵯峨──紫禁城建築藝術特展”。展出的展品近百件套,透過立體模型,古建構件,如斗栱、琉璃、花罩、匾聯等,並配以相關視覺影像展示,體現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特徵,從中可了解和欣賞祖國古代建築之美。

藝博館自一九九九年開館以來,每年均得到故宮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不間斷合辦專題文物大展,將彌足珍貴之宮廷文物帶到澳門,廣受歡迎,成為文化亮點。而過往合作的十六個展覽,皆是展出深藏於故宮的珍寶,而紫禁城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遺產,是現存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極具文化藝術價值。

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四年(公元一四零六年)開始建造,其後不斷改建、添建,尤其是明代嘉靖時期的改製和清代乾隆年間的改建,使紫禁城最終形成今日的建築規模。紫禁城的設計與中國歷代宮殿建築一脈相承,規劃布局承襲了中國歷代帝王所遵循的傳統禮制、周王城制度、唐宋以來所形成的宮殿營建模數制及清代模數制的規範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風水說,是集禮制、模數制和風水說於一體的完美體現。以紫禁城為中心的規劃布局,顯示出紫禁城在北京城的重要地位。

在清代二百多年間負責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共有八代十人供職清廷樣式房,留下了不少與紫禁城建築相關的珍貴檔案資料,包括燙樣(立體模型)、畫樣、工程做法、文獻等,讓後人可深入了解和探討紫禁城的建築規劃、設計及布局等。

“太乙嵯峨”展覽在紫禁城的總體規劃、單體建築設計、建築色彩等多方反映紫禁城的建築藝術,共分四大專題展出,包括“‘琉’光溢彩”、“濃縮天地”、“金窗繡戶”,以及“宮闕流芳”。展覽配以視覺影像展示,直觀形象,有利於觀眾認識故宮建築。

 

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日期:
2015/12/12 - 201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