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詩意

羅伯特‧凱恩錄像裝置展


錄像藝術出現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而發展迅速,現今已見普遍。法籍的羅伯特.凱恩畢業於巴黎國家高等音樂學院,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投入和研究錄像藝術創作,是電子樂器運用領域的先軀。羅伯特.凱恩專注創作四十多年,不斷探索和嘗試,跨界處理影像、聲音的調控,他的錄像常呈現一種介乎詩和夢境之間的調性,畫面簡潔,讓人有空間去思考,參透當中的文學和音樂性,在意個人的解讀,這樣的錄像藝術作品並沒有賞味限期,一直常青。

羅伯特.凱恩擅長利用慢鏡頭,透過特別的後製,呈現出扭曲、變形的風景,斷續的畫面,看似帶點鬼魅,又像腦電波的頻率波動,在緩慢流動的節拍下,各類元素相互衝擊,就像是一種視覺上的實驗。錄像藝術裡可以有對白,沒有劇情,沒有特意構建的場景,是似曾相識的畫面,就像是生活中一個小片段。

把具象的影像紀錄轉化成流動的具詩意的、有形的無形的、美好和混亂之間的對話,這都是羅伯特.凱恩作品所共有的曼妙之處。作者行跡遠至北極,或人跡罕至的復活節島,這些風景都被定格或不定格於畫面中。讓觀眾所看到的不局限於某一洲,特定的國家或熟悉的地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坦白地說是進入了羅伯特.凱恩所塑造的空間,裡面包含了他對生命的各種感知和感應,可能被孤寂所包圍、可能是探索著回憶,可能享受生死之間的靜謐⋯⋯就總是不期然穿越徘徊在一種幻化成詩的意境之中。

我想到其中一件展出的作品《落下(文字)》。羅伯特.凱恩的作品裡不常出現文字,這個作品則以文字作焦點。一個個法語和中文字詞不斷墜落,帶自傳意義的,在無盡的空間裡拼湊交流。觀者看著,或者都隨著這種浮游的節奏,掉進自己的記憶漩渦裡,築起自己的影像或一首詩。

流動的詩意,彷如一道輕得沒有重量的思想洪流,循勻在空間裡,止住,凝固,崩解,然後流動著。頃刻,畫面被詩意注滿了,這個洪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無止境穿越、延伸,輻射出更大更廣的能量,拓闊更寬更遠的視象空間。

有異於過往十多年的法國五月項目展覽,本次“流動的詩意─羅伯特‧凱恩錄像裝置展”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藝博館非常榮幸,與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持續密切合作,帶來羅伯特.凱恩十七件錄像裝置作品,其中兩件裝置作品更是特意在澳門取材,是作者最新之作,冀觀眾能體驗法蘭西國度除華美浪漫等印象外的另一種特質。

陳浩星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日期:
2015/06/27 - 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