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民政總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美國布爾基金會及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合作舉辦之“手.語──美國布爾基金會攝影、雕塑收藏展”,是以“手”為主題,展出逾百件套平面攝影及三十一件立體作品,當中作者不乏國際知名藝術家。
很多人都能控制臉部喜怒哀樂不形於色,惟難以控制潛意識所產生的手的細微動作。這正是“手”的魔力所在,它的語言也許較為抽象、直覺,卻更為熱烈和真誠。是次展出的作品,創作年代橫跨三個世紀,上溯十九世紀攝影術的發明年代,下至二十一世紀的現當代。這些作品,主題完整,調性統一,內容多元。無論透過雕塑還是攝影,那一隻隻手都以定格的視覺形象,引領我們在另一維度品味人生裡的生老病死和酸甜苦辣。
美國布爾基金會創辦人亨利.布爾(Henry Buhl)以“手”為題的收藏計劃,始於一九九三年蒐購的第一張“手”的攝影作品,由斯蒂戈雷茲(Alfred Stieglitz)於一九二零年為美國知名畫家歐姬芙(Giorgia O’Keefe)拍攝的作品《手和頂針》。此後,布爾便開始收藏與“手”相關的攝影作品,經年累月,成果斐然,收藏影像數以千計;後來收藏興趣更擴展至雕塑,迄今已逾百件。
是次實屬本地區非常難得的專題藝術展,在同一展覽內雲集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和當代新進藝術家的創作,如藝術史上貢獻重大的藝術家包括羅丹(Auguste Rodin)、畢加索(Pablo Picasso)、波特羅(Fernando Botero)、戴安.亞博斯(Diane Arbus)、羅伯特.杜瓦諾(Robert Doisneau)、拉夫‧吉伯遜(Ralph Gibson)、安迪‧沃爾(Andy Warhol)等人;亦包括新銳藝術家如美國南‧戈爾丁(Nan Goldin)、伊朗詩琳‧娜夏特 (Shirin Neshat) 、中國張洹(Zhang Huan)、台灣陳龍斌(Chen Long-Bin),韓國徐道濩(Suh Do-ho)和盧尚均(Noh Sang-kyoon)等。
美國布爾基金會以“手”為相關主題的攝影收藏,自二零零四年起於美國紐約市古根漢美術館展出,及後該展覽巡迴國際,包括於西班牙古根漢美術館、德國埃森弗柯望博物館、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及莫斯科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展出。二零零八年,美國布爾基金會以“手”為主題的攝影、雕塑收藏展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諾頓藝術館舉行。翌年,展覽開始在亞洲地區巡迴展出,以韓國首爾大林當代美術館為首站,臺灣高雄市立美術館為次站,二零一一年在澳門藝術博物館亮相,為本地觀眾帶來藝術盛宴,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