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昭度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

戎服與行服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服是參加軍事活動所穿服飾。清初確立了大閱制度、行圍制度,定期由皇帝組織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全面檢閱軍隊的裝備和武功。以此作為宣導騎射,保持八旗軍隊強盛戰鬥力的措施。大閱甲即是皇帝檢閱軍隊時所穿的禮儀性服飾。

行服是外出巡幸、狩獵時所穿的服飾,包括行服冠、行服褂、行服袍、行服帶、行裳。清王朝認為“射獵者,演武之法”,並為此制定了服飾制度。行服樸素實用的設計即是源於騎射的需求。其中行服袍,因為右裾短一尺,又被稱為缺襟袍,是行服中最具特點的服裝。

 

<p>織金地鎖子錦紋金葉咸豐皇帝御用甲</p>

<p>清(公元1644-1911)</p>

<p>衣長76 釐米</p>

<p>袖長40 釐米</p>

<p>下裳長60 釐米</p>

<p>下擺寬57 釐米</p>

<p> </p>

<p>甲為上衣下裳式,上衣圓領,對襟,帶左右護肩、左右袖、左右護腋、前襠與左襠。甲以織金地鎖子紋錦為地,其上綴以連屬之黃色錦地小長方形甲片式金鍱,甲片與鎖子兩相一組,間隔以連屬之小銅帽釘。兩肩、兩腋、前襠及左襠則由織金地鑲等距之小銅帽釘製成。整件甲皆以青絨緣邊,內敷以棉,襯月白綢裡。其下裳分左右兩片, 其質料、甲紋及緣邊與上衣同制。</p>

<p>(劉立勇)(王鶴北)</p>

織金地鎖子錦紋金葉咸豐皇帝御用甲

清(公元1644-1911)

衣長76 釐米

袖長40 釐米

下裳長60 釐米

下擺寬57 釐米

 

甲為上衣下裳式,上衣圓領,對襟,帶左右護肩、左右袖、左右護腋、前襠與左襠。甲以織金地鎖子紋錦為地,其上綴以連屬之黃色錦地小長方形甲片式金鍱,甲片與鎖子兩相一組,間隔以連屬之小銅帽釘。兩肩、兩腋、前襠及左襠則由織金地鑲等距之小銅帽釘製成。整件甲皆以青絨緣邊,內敷以棉,襯月白綢裡。其下裳分左右兩片, 其質料、甲紋及緣邊與上衣同制。

(劉立勇)(王鶴北)

<p>乾隆皇帝逐鹿圖</p>

<p>清(公元1644-1911)</p>

<p>郎世寧及宮廷畫家 絹本,設色</p>

<p>內尺寸:縱258 釐米</p>

<p>                橫171.8 釐米</p>

<p>外尺寸:縱441 釐米</p>

<p>                橫222 釐米</p>

<p> </p>

<p>畫心最上端鈐乾隆帝璽印:「八徵耄念之寶」 (朱文方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朱文方印)、「太上皇帝之寶」(朱文方印)。裱背鈐「教育部點驗之章」。</p>

<p>此圖表現了乾隆帝弘曆在山林間騎馬逐鹿的場景,是乾隆朝宮廷畫家繪製的巡狩題材系列作品之一。畫面中乾隆帝氣定神閑,胸有成竹,手持一箭已在弦上,仿佛隨時都要射向奔跑的鹿。四蹄離地的駿馬與鹿,都表現出奔騰的速度感。</p>

<p>乾隆帝及其所騎之馬的形象當由宮中西洋畫家郎世寧主繪, 而層林盡染的山水之景,當為中國宮廷畫家所繪,東、西藝術特色結合,也彰顯了乾隆朝宮廷繪畫的特色。</p>

<p>(許彤)</p>

乾隆皇帝逐鹿圖

清(公元1644-1911)

郎世寧及宮廷畫家 絹本,設色

內尺寸:縱258 釐米

                橫171.8 釐米

外尺寸:縱441 釐米

                橫222 釐米

 

畫心最上端鈐乾隆帝璽印:「八徵耄念之寶」 (朱文方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朱文方印)、「太上皇帝之寶」(朱文方印)。裱背鈐「教育部點驗之章」。

此圖表現了乾隆帝弘曆在山林間騎馬逐鹿的場景,是乾隆朝宮廷畫家繪製的巡狩題材系列作品之一。畫面中乾隆帝氣定神閑,胸有成竹,手持一箭已在弦上,仿佛隨時都要射向奔跑的鹿。四蹄離地的駿馬與鹿,都表現出奔騰的速度感。

乾隆帝及其所騎之馬的形象當由宮中西洋畫家郎世寧主繪, 而層林盡染的山水之景,當為中國宮廷畫家所繪,東、西藝術特色結合,也彰顯了乾隆朝宮廷繪畫的特色。

(許彤)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

開幕日期:
2020/12/16 18:30
展覽日期:
2020/12/17 - 2021/03/14
公開導賞服務日期:
20/12/2020-14/3/2021 (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5:00-16:00, 16:15- 17:15 四樓升降機出口處集合)
圑體導賞服務日期:
5/1/2021-14/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