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
中國是著名的陶瓷古國,我們的祖先在陶器之後,又發明了瓷器。大約三千五百年前的商代,中國已有了原始青瓷,漢、唐之後,瓷器的製作技術更趨完善,而至明、清達到了頂峰。我國陶瓷歷史悠久,成就輝煌,且經久不衰,窯址東西南北分布眾多,而產品傳播甚廣,遠及海外,中國的陶瓷發明與發展是對人類文明之巨大貢獻。
明朝初年,朝廷在江西景德鎮設立專為宮廷製作瓷器的御窯廠,帶動民間窯業高速發展,出產瓷器通過昌江進入長江水系,運銷全國,中國的製瓷重心全面轉移至江西景德鎮。明末大量景德鎮民窯製作瓷器外銷歐洲、日本、東南亞及美洲等地,景德鎮瓷器為各國所認識與喜愛,亦成為國際上最多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系列。
據明嘉靖時成書的《江西大誌》記載,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明政府在江西景德鎮設置“御器廠”,專門燒製皇家宮廷用瓷,並派督窯官監控生產。而景德鎮集中了中國最優秀的工匠,投入了製瓷最大的資源,故精美的新品源源不絕。從永樂的豆青、甜白、鮮紅等單色釉,到宣德時的寶石紅、寶石藍、灑藍及青花瓷,成化時的鬥彩,弘治時的嬌黃釉,正德時的素三彩及嘉靖、萬曆時的五彩瓷等,都是瓷器史上的珍品,明代的瓷器製作,尤其是景德鎮的瓷器精品製作,將中國製瓷業推向了高峰。
辛丑歲末,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與內地皇家瓷器精品庋藏最為豐富的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明代御窯精品展,將逾一百件套明代御窯精品帶給澳門觀眾,是一次歷史文物與大眾對話的文化課堂,更是一次提高文物鑒賞水平、加強文物保護意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好機會。祝展覽圓滿成功!
穆欣欣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