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瓷菁華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御窯瓷器

圖錄

<p>萬曆款青花雙龍穿纏枝<br />
蓮紋梅瓶<br />
明萬曆</p>

<p>高43釐米 口徑6.7釐米 足徑15釐米</p>

<p> </p>

<hr />
<p>語音導賞簡介</p>

<p>瓷器既是古今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物,也是歷代皇家宮廷用器的主體。至明代(1368~1644年),宮廷無論在殿堂陳設、日常生活、宗教祭祀或內外賞賜等方面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陶瓷器。為滿足這些需求,明代朝廷除委派地方民窯燒造和接受民窯進貢外,還在景德鎮設窯場(明代稱“御器廠”,今人習稱為“御窯”或“官窯”)專門燒造皇家用瓷。</p>

<p>御窯瓷器作為凸顯皇帝絕對權威的御用物資之一,除供皇帝及其家人使用外,若非皇帝賞賜,任何人不得擁有或使用。御窯瓷器從產品式樣設計,到生產、驗收、運輸直至使用,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顯然,其產品的最終流向地是以帝都紫禁城為代表的明代皇家宮廷。</p>

<p>故宮博物院所在地系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舊址,故宮博物院也是目前收藏明代御窯瓷器數量最多、品質最精的國家級博物館。依託多年來故宮博物院在明代御窯瓷器研究和展覽方面積累的豐碩成果,“御瓷菁華——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御窯瓷器” 展特從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御窯瓷器中遴選出120件生產於明代洪武至萬曆各朝的具有代表性的御窯瓷器予以展示,旨在為澳門觀眾提供一個較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所取得藝術成就的機會。</p>

萬曆款青花雙龍穿纏枝
蓮紋梅瓶
明萬曆

高43釐米 口徑6.7釐米 足徑15釐米

 


語音導賞簡介

瓷器既是古今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物,也是歷代皇家宮廷用器的主體。至明代(1368~1644年),宮廷無論在殿堂陳設、日常生活、宗教祭祀或內外賞賜等方面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陶瓷器。為滿足這些需求,明代朝廷除委派地方民窯燒造和接受民窯進貢外,還在景德鎮設窯場(明代稱“御器廠”,今人習稱為“御窯”或“官窯”)專門燒造皇家用瓷。

御窯瓷器作為凸顯皇帝絕對權威的御用物資之一,除供皇帝及其家人使用外,若非皇帝賞賜,任何人不得擁有或使用。御窯瓷器從產品式樣設計,到生產、驗收、運輸直至使用,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顯然,其產品的最終流向地是以帝都紫禁城為代表的明代皇家宮廷。

故宮博物院所在地系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舊址,故宮博物院也是目前收藏明代御窯瓷器數量最多、品質最精的國家級博物館。依託多年來故宮博物院在明代御窯瓷器研究和展覽方面積累的豐碩成果,“御瓷菁華——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御窯瓷器” 展特從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御窯瓷器中遴選出120件生產於明代洪武至萬曆各朝的具有代表性的御窯瓷器予以展示,旨在為澳門觀眾提供一個較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所取得藝術成就的機會。

語音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內、外壁和圈足內均施白釉,足端無釉。通體釉裡紅裝飾。口部內側和近足處均繪卷草紋。外壁口部至頸部依次繪蕉葉紋、回紋、卷草紋三層紋飾,紋飾間以弦紋相隔。腹部繪松、竹子、梅。松、竹、梅姿態各異,配以山石、花草、芭蕉點綴其間,整個畫面清新雅致。無款識。

明洪武朝釉裡紅瓷器處於創燒階段,高溫銅紅釉對窯室條件的要求極高,故燒成後圖案鮮豔者極少。此瓶造型端莊,釉裡紅發色純正,紋飾構圖疏密適當,堪稱明洪武御窯瓷器中的精品。

" ><p> 釉裡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p>

<p>明洪武</p>

<p>高33.3釐米  口徑8.7釐米  足徑11.3釐米</p>

<hr />
<p align="left">語音</p>

<p align="left">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內、外壁和圈足內均施白釉,足端無釉。通體釉裡紅裝飾。口部內側和近足處均繪卷草紋。外壁口部至頸部依次繪蕉葉紋、回紋、卷草紋三層紋飾,紋飾間以弦紋相隔。腹部繪松、竹子、梅。松、竹、梅姿態各異,配以山石、花草、芭蕉點綴其間,整個畫面清新雅致。無款識。</p>

<p>明洪武朝釉裡紅瓷器處於創燒階段,高溫銅紅釉對窯室條件的要求極高,故燒成後圖案鮮豔者極少。此瓶造型端莊,釉裡紅發色純正,紋飾構圖疏密適當,堪稱明洪武御窯瓷器中的精品。</p>

 釉裡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

明洪武

高33.3釐米  口徑8.7釐米  足徑11.3釐米


語音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內、外壁和圈足內均施白釉,足端無釉。通體釉裡紅裝飾。口部內側和近足處均繪卷草紋。外壁口部至頸部依次繪蕉葉紋、回紋、卷草紋三層紋飾,紋飾間以弦紋相隔。腹部繪松、竹子、梅。松、竹、梅姿態各異,配以山石、花草、芭蕉點綴其間,整個畫面清新雅致。無款識。

明洪武朝釉裡紅瓷器處於創燒階段,高溫銅紅釉對窯室條件的要求極高,故燒成後圖案鮮豔者極少。此瓶造型端莊,釉裡紅發色純正,紋飾構圖疏密適當,堪稱明洪武御窯瓷器中的精品。

壓手杯撇口、深弧壁、淺圈足。內、外壁均施白釉,足端無釉。通體青花裝飾。杯內底繪五瓣團狀葵花,中心署青花篆體“永樂年製”四字雙行款。外壁口部繪五瓣梅花紋。腹部繪纏枝蓮花紋。近足處繪卷草紋。

明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是明代御窯瓷器中最早署年款者,它與歷史文獻記載相吻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明永樂朝壓手杯一經出現,便被後世爭相模仿。明代正德、萬歷朝,清代康熙朝以及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均曾仿燒過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 ><p>永樂款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br />
明永樂</p>

<p>高5.4釐米 口徑6.3釐米 足徑3.9釐米</p>

<hr />
<p align="left">壓手杯撇口、深弧壁、淺圈足。內、外壁均施白釉,足端無釉。通體青花裝飾。杯內底繪五瓣團狀葵花,中心署青花篆體“永樂年製”四字雙行款。外壁口部繪五瓣梅花紋。腹部繪纏枝蓮花紋。近足處繪卷草紋。</p>

<p align="left">明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是明代御窯瓷器中最早署年款者,它與歷史文獻記載相吻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p>

<p align="left">明永樂朝壓手杯一經出現,便被後世爭相模仿。明代正德、萬歷朝,清代康熙朝以及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均曾仿燒過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p>

永樂款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明永樂

高5.4釐米 口徑6.3釐米 足徑3.9釐米


壓手杯撇口、深弧壁、淺圈足。內、外壁均施白釉,足端無釉。通體青花裝飾。杯內底繪五瓣團狀葵花,中心署青花篆體“永樂年製”四字雙行款。外壁口部繪五瓣梅花紋。腹部繪纏枝蓮花紋。近足處繪卷草紋。

明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是明代御窯瓷器中最早署年款者,它與歷史文獻記載相吻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明永樂朝壓手杯一經出現,便被後世爭相模仿。明代正德、萬歷朝,清代康熙朝以及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均曾仿燒過永樂朝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p>鮮紅釉盤<br />
明永樂</p>

<p>高4釐米 口徑20.3釐米 足徑12.4釐米</p>

<hr />
<p>盤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紅釉。口沿因高溫熔融使銅紅釉垂流而顯露出白色胎骨,俗稱“燈草邊”,足底施白釉。此盤造型規整,胎體輕,釉色鮮豔,是永樂鮮紅釉瓷的代表作。</p>

<p>紅釉是以銅作著色劑的高溫石灰釉在還原氣氛中焙燒而成。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製出了鮮豔奪目的紅釉瓷器,釉色大多豔麗而勻潤,受到世人喜愛,被冠以鮮紅、寶石紅、祭紅、霽紅、積紅等稱謂。</p>

鮮紅釉盤
明永樂

高4釐米 口徑20.3釐米 足徑12.4釐米


盤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紅釉。口沿因高溫熔融使銅紅釉垂流而顯露出白色胎骨,俗稱“燈草邊”,足底施白釉。此盤造型規整,胎體輕,釉色鮮豔,是永樂鮮紅釉瓷的代表作。

紅釉是以銅作著色劑的高溫石灰釉在還原氣氛中焙燒而成。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製出了鮮豔奪目的紅釉瓷器,釉色大多豔麗而勻潤,受到世人喜愛,被冠以鮮紅、寶石紅、祭紅、霽紅、積紅等稱謂。

<p>甜白釉錐拱纏枝蓮紋梅瓶<br />
明永樂</p>

<p>高24.5釐米 口徑4.3釐米 足徑10.1釐米</p>

<hr />
<p>瓶小口,短頸,豐肩,圓腹,脛部內收,平底。通體施白釉,腹部在潔白瑩潤的透明釉下依稀可見錐拱的纏枝蓮花紋。</p>

<p>甜白釉是對永樂朝御窯高溫白釉瓷中一類比較精美器物的稱謂,造型常見梅瓶、玉壺春瓶、雙繫罐、碗、盤等,由於這類白釉瓷的釉色十分潔白、瑩潤,給人以似白糖般的甜甜質感,故此後世有“甜白釉”的美稱。</p>

甜白釉錐拱纏枝蓮紋梅瓶
明永樂

高24.5釐米 口徑4.3釐米 足徑10.1釐米


瓶小口,短頸,豐肩,圓腹,脛部內收,平底。通體施白釉,腹部在潔白瑩潤的透明釉下依稀可見錐拱的纏枝蓮花紋。

甜白釉是對永樂朝御窯高溫白釉瓷中一類比較精美器物的稱謂,造型常見梅瓶、玉壺春瓶、雙繫罐、碗、盤等,由於這類白釉瓷的釉色十分潔白、瑩潤,給人以似白糖般的甜甜質感,故此後世有“甜白釉”的美稱。

<p>青花雲龍紋天球瓶<br />
明永樂</p>

<p>高43.2 釐米 口徑9.4 釐米 足徑16.5釐米</p>

<hr />
<p>瓶直口、短頸、圓腹、平底。內外施白釉,外底露胎無釉。通體青花裝飾。口部繪卷草紋。腹部繪雲龍紋,蒼龍睜目、吐舌。鬃毛飛揚,做回首狀,飛騰雲間,氣勢恢宏。無款識。</p>

<p>此瓶造型古樸莊重,釉質肥厚瑩潤,青花色澤顯現奪目,色彩凝結處有黑色結晶斑,濃豔的青藍色在白色胎體的映襯下格外奪目,給人以凝重含蓄之美感。</p>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明永樂

高43.2 釐米 口徑9.4 釐米 足徑16.5釐米


瓶直口、短頸、圓腹、平底。內外施白釉,外底露胎無釉。通體青花裝飾。口部繪卷草紋。腹部繪雲龍紋,蒼龍睜目、吐舌。鬃毛飛揚,做回首狀,飛騰雲間,氣勢恢宏。無款識。

此瓶造型古樸莊重,釉質肥厚瑩潤,青花色澤顯現奪目,色彩凝結處有黑色結晶斑,濃豔的青藍色在白色胎體的映襯下格外奪目,給人以凝重含蓄之美感。

<p>青花海水異獸圖盤<br />
明正統─天順</p>

<p>高3.8釐米 口徑14.9釐米 足徑8.8釐米</p>

<hr />
<p>盤撇口,弧壁,圈足。裡、外青花紋飾,盤心雙圈內繪踏浪奔馳的海象,外壁繪海中靈怪九種,有“龍、馬、獅、龜、象、鹿、羊、螺、麒麟”等。外底施白釉,無款識。</p>

<p>此器造型、紋飾承襲宣德朝御窯,但外口沿邊飾有明顯不同,為勾雲朵花紋。2014年景德鎮珠山北麓考古發掘的正統至天順時期地層中有同類器標本出土。</p>

青花海水異獸圖盤
明正統─天順

高3.8釐米 口徑14.9釐米 足徑8.8釐米


盤撇口,弧壁,圈足。裡、外青花紋飾,盤心雙圈內繪踏浪奔馳的海象,外壁繪海中靈怪九種,有“龍、馬、獅、龜、象、鹿、羊、螺、麒麟”等。外底施白釉,無款識。

此器造型、紋飾承襲宣德朝御窯,但外口沿邊飾有明顯不同,為勾雲朵花紋。2014年景德鎮珠山北麓考古發掘的正統至天順時期地層中有同類器標本出土。

<p>成化款鬥彩嬰戲圖杯<br />
明成化</p>

<p>高4.8釐米 口徑6釐米 足徑2.7釐米</p>

<hr />
<p>杯圓口,深腹,圈足。外底青花雙方欄內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用鬥彩做裝飾,杯身繪兩個孩童放風箏的場面。</p>

<p>嬰戲紋是瓷器裝飾的典型紋樣之一,以兒童遊戲為裝飾題材,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入宋以後南北各窯口均有燒造,題材有嬰戲花、嬰戲球、嬰戲鴨、嬰戲鹿等,以嬰戲花居多。明清瓷器裝飾中,嬰戲紋更為盛行,畫面更加豐富多彩,人數增多,以十六子和百子最典型。</p>

成化款鬥彩嬰戲圖杯
明成化

高4.8釐米 口徑6釐米 足徑2.7釐米


杯圓口,深腹,圈足。外底青花雙方欄內青花書“大明成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用鬥彩做裝飾,杯身繪兩個孩童放風箏的場面。

嬰戲紋是瓷器裝飾的典型紋樣之一,以兒童遊戲為裝飾題材,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入宋以後南北各窯口均有燒造,題材有嬰戲花、嬰戲球、嬰戲鴨、嬰戲鹿等,以嬰戲花居多。明清瓷器裝飾中,嬰戲紋更為盛行,畫面更加豐富多彩,人數增多,以十六子和百子最典型。

<p>嬌黃釉犧耳尊<br />
明弘治</p>

<p>高31釐米 口徑19釐米 足徑17.8釐米</p>

<hr />
<p>尊廣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部兩側對稱置牛頭形耳。內施白釉,外施澆黃釉,釉面滋潤,釉色嬌嫩。細砂底,無款識。</p>

<p>此尊原藏宮內瓷庫,瓷庫位於紫禁城內前朝中右門外太和殿西廡及武英殿前庫房,為內務府廣儲司下屬六庫之一。庫內原藏無款弘治黃釉描金罐七件。造型大致相同,唯耳的形狀可分牛頭犧耳和環形耳兩類,也有不置耳者。</p>

嬌黃釉犧耳尊
明弘治

高31釐米 口徑19釐米 足徑17.8釐米


尊廣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部兩側對稱置牛頭形耳。內施白釉,外施澆黃釉,釉面滋潤,釉色嬌嫩。細砂底,無款識。

此尊原藏宮內瓷庫,瓷庫位於紫禁城內前朝中右門外太和殿西廡及武英殿前庫房,為內務府廣儲司下屬六庫之一。庫內原藏無款弘治黃釉描金罐七件。造型大致相同,唯耳的形狀可分牛頭犧耳和環形耳兩類,也有不置耳者。

<p>正德款青花阿拉伯文燭臺<br />
明正德</p>

<p>高24釐米 口徑6.9釐米 足徑13.2釐米</p>

<hr />
<p>燭臺分上下兩層,上層小而淺,下層大而深,高足外撇,兩層之間以高柱相連。通體青花繪纏枝蓮紋,開光內書阿拉伯文裝飾。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正德年製”六字雙行周邊雙圈款。</p>

<p>此燭臺係原陳設於紫禁城內毓慶宮區正殿惇本殿一條案上的一對正德款阿拉伯文燭臺之一。毓慶宮始建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代為太子宮,乾隆帝、光緒帝等都曾長居此宮。<br />
                          </p>

正德款青花阿拉伯文燭臺
明正德

高24釐米 口徑6.9釐米 足徑13.2釐米


燭臺分上下兩層,上層小而淺,下層大而深,高足外撇,兩層之間以高柱相連。通體青花繪纏枝蓮紋,開光內書阿拉伯文裝飾。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正德年製”六字雙行周邊雙圈款。

此燭臺係原陳設於紫禁城內毓慶宮區正殿惇本殿一條案上的一對正德款阿拉伯文燭臺之一。毓慶宮始建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代為太子宮,乾隆帝、光緒帝等都曾長居此宮。
                          

<p>黃地素三彩錐拱雙龍紋繡墩<br />
明嘉靖</p>

<p>高34釐米 口徑22釐米 足徑22.5釐米</p>

<hr />
<p>繡墩呈鼓式,中空,坐面微拱。內光素,外壁素三彩裝飾。以鼓釘紋把器身分為三部分,上、下兩部分飾纏枝花紋,中間繪蓮池游龍紋。所有紋飾均先在釉下經錐拱而成,並用青花料填塗紋飾局部。用黃、綠、白、紫、青花等設色。</p>

黃地素三彩錐拱雙龍紋繡墩
明嘉靖

高34釐米 口徑22釐米 足徑22.5釐米


繡墩呈鼓式,中空,坐面微拱。內光素,外壁素三彩裝飾。以鼓釘紋把器身分為三部分,上、下兩部分飾纏枝花紋,中間繪蓮池游龍紋。所有紋飾均先在釉下經錐拱而成,並用青花料填塗紋飾局部。用黃、綠、白、紫、青花等設色。

<p>萬曆款五彩花鳥圖蒜頭瓶</p>

<p>明萬曆    </p>

<p>高54.5釐米 口徑8.8釐米 足徑17釐米</p>

<hr />
<p>瓶小直口,口下呈蒜頭形,長束頸,圓鼓腹,圈足。瓶內、外均施白釉,外底無釉。外壁通體五彩裝飾。口沿一周繪回紋,蒜頭形部分繪如意雲頭紋,雲頭內繪靈芝、花卉紋等,雲頭間繪瓔珞紋相連。頸部繪花卉、洞石、草蟲等。肩部一周如意雲頭紋,雲頭內、外,俯、仰交替繪花卉、纏枝紋。腹部整體繪花鳥圖,紋飾繪畫以元明時期景德鎮瓷器上流行的“滿池嬌”圖為基礎,畫面內容更加豐富,主體蓮池鴛鴦圖案突出,另裝飾有鷺鷥、飛鳥、柳樹等。足牆外一周繪變形卷草紋。口沿下自右向左以青花署“大明萬曆年製”六字楷書橫排款。</p>

<p>這件蒜頭瓶是明萬曆時期典型器形,紋飾飽滿,色彩絢麗。</p>

萬曆款五彩花鳥圖蒜頭瓶

明萬曆    

高54.5釐米 口徑8.8釐米 足徑17釐米


瓶小直口,口下呈蒜頭形,長束頸,圓鼓腹,圈足。瓶內、外均施白釉,外底無釉。外壁通體五彩裝飾。口沿一周繪回紋,蒜頭形部分繪如意雲頭紋,雲頭內繪靈芝、花卉紋等,雲頭間繪瓔珞紋相連。頸部繪花卉、洞石、草蟲等。肩部一周如意雲頭紋,雲頭內、外,俯、仰交替繪花卉、纏枝紋。腹部整體繪花鳥圖,紋飾繪畫以元明時期景德鎮瓷器上流行的“滿池嬌”圖為基礎,畫面內容更加豐富,主體蓮池鴛鴦圖案突出,另裝飾有鷺鷥、飛鳥、柳樹等。足牆外一周繪變形卷草紋。口沿下自右向左以青花署“大明萬曆年製”六字楷書橫排款。

這件蒜頭瓶是明萬曆時期典型器形,紋飾飽滿,色彩絢麗。

<p>青花錦地折枝花卉紋</p>

<p>雙繫背壺</p>

<p>明永樂</p>

<p>高45.0釐米 口徑6.3釐米 背徑27.2釐米</p>

青花錦地折枝花卉紋

雙繫背壺

明永樂

高45.0釐米 口徑6.3釐米 背徑27.2釐米

<p>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br />
明永樂</p>

<p>高42.7釐米 口徑9.5釐米 足徑16.3釐米</p>

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
明永樂

高42.7釐米 口徑9.5釐米 足徑16.3釐米

<p>宣德款青花纏枝花紋花澆<br />
明宣德</p>

<p>高13.1釐米 口徑7.5釐米 足徑4.5釐米</p>

宣德款青花纏枝花紋花澆
明宣德

高13.1釐米 口徑7.5釐米 足徑4.5釐米

<p>宣德款祭藍釉盤<br />
明宣德</p>

<p>高4.3釐米 口徑20.4釐米 足徑13.4釐米</p>

宣德款祭藍釉盤
明宣德

高4.3釐米 口徑20.4釐米 足徑13.4釐米

<p>青花雲龍紋出戟尊<br />
明正統─天順</p>

<p>高21.2釐米 口徑14.8釐米 足徑10.5釐米</p>

青花雲龍紋出戟尊
明正統─天順

高21.2釐米 口徑14.8釐米 足徑10.5釐米

 
高4.8釐米 口徑5.5釐米 足徑2.4釐米
" ><div>成化款鬥彩葡萄紋杯</div>

<div>明成化<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div>

<div> </div>

<div>高4.8釐米 口徑5.5釐米 足徑2.4釐米</div>
成化款鬥彩葡萄紋杯
明成化
 
高4.8釐米 口徑5.5釐米 足徑2.4釐米
<p>弘治款白地綠彩錐拱海水<br />
雲龍紋碗<br />
明弘治</p>

<p>高7.2釐米 口徑16.3釐米 足徑6.6釐米</p>

弘治款白地綠彩錐拱海水
雲龍紋碗
明弘治

高7.2釐米 口徑16.3釐米 足徑6.6釐米

<p>正德款裡白釉外黃地綠彩<br />
錐拱雲龍紋尊<br />
明正德</p>

<p>高11.2釐米 口徑14.6釐米 足徑8.4釐米</p>

<p> </p>

<p> </p>

正德款裡白釉外黃地綠彩
錐拱雲龍紋尊
明正德

高11.2釐米 口徑14.6釐米 足徑8.4釐米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

開幕日期:
2021/12/10 17:15
展覽日期:
2021/12/11 - 2022/03/06
公開導賞服務日期:
11/12/2021-6/3/2022 (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5:00-16:00 ;16:15-17:15 四樓升降機出口處集合)
圑體導賞服務日期:
2021-12-14 – 2022-03-06

語音導賞 語音導賞:
展覽介紹
釉裡紅松竹梅圖玉壺春瓶
永樂款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
鮮紅釉盤
甜白釉錐拱纏枝蓮紋梅瓶
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青花海水異獸圖盤
成化款鬥彩嬰戲圖杯
嬌黃釉犧耳尊
正德款青花阿拉伯文燭臺
黃地素三彩錐拱雙龍紋繡墩
萬曆款五彩花鳥圖蒜頭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