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上集勝

澳門頤園書畫會七十周年特展

 書畫雅集,詩社唱酬,曲藝堂會,乃瑰麗的中華文化風景,風流千年不墜。在互聯網“雲聚會”的世代,此等詩酒文會、宴飲唱和看似落伍,殊不知近百年來,濠江的書畫同道多藉此互相扶持促進,在筆墨天地中高手過招,把餐室飯桌化作澳門一代又一代藝壇健將的搖籃。小城人情緊密,雅集之風至今仍盛,對本地藝壇發展尤為重要。

七十年前,一群喜愛中國書畫藝術的港澳朋友每月聚於清平直街的頤園餐室,以“頤園雅集”之名,染翰揮毫,聯袂作畫,賦詩刻印,攻玉切磋,可謂在無心插柳下,締造了嶺南藝壇之風雲際會,為澳門文化發展史添上濃彩重墨的一筆。“頤園雅集”其後發展為頤園書畫會,薪火傳承,以弘揚中國書畫、篆刻藝術為己任,成為澳門重要的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平台。

“頤園七十”之慶紀盛,澳門藝術博物館誠意舉辦“濠上集勝——澳門頤園書畫會七十周年特展”,精選崔德祺、鄧芬、羅叔重、司徒奇、甘恆、林近、余君慧諸前賢兩百件套佳作展出,山水、人物、花鳥、魚蟲、書法、印刻悉備,對聯、條屏、匾額、拓本、冊頁、扇面、手卷、信札咸集,全方位展示七位名家非凡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文化修養,是了解這些德藝雙馨的前輩們一生功業和澳門書畫藝術成就的難得機會。

七老多為師徒、摯友關係,然藝術觀點和風格各有獨到之處,有的不遂時流,師古而不泥古,致力為國畫注入新活力;有的在嶺南畫派“折衷中西”的道路上繼往開來;有的深諳傳統工筆的筆墨規範,不失法度亦不囿於傳統,勇於吸收西洋水彩畫技法。七老胸懷高澹,頗具唐、明高士風範,亦不乏竹林七賢般的性情中人,藝術觀獨樹一幟。如疎狂狷介的鄧芬論中國書畫,尤重意韻,“蓋中國畫為詩意之畫,重氣韻,無拘束,易生動”;刻過“踎塾六十八年”、“狂名頓著”等閒章自況的羅叔重,論印反以“渾秀沖和第一流”,大別於時人盲從齊白石獷粗揉捏、弩張劍拔的風氣。

這些前輩藝術家皆為獨當一面的丹青妙手,兼善各體又各有專精,是次展覽盡可能涵蓋各家的山水花鳥、詩文翰墨之餘,亦可見別具一格的代表性大作,如崔德祺之蘭竹、羅叔重之“黑老虎”(仿石刻書體)、鄧芬之仕女、司徒奇之紅棉、甘恆之蒼鷹、林近之四體、余君慧之金魚,或蒼潤秀勁,或豪放灑脫,或流麗多姿,或雅澹出塵,用筆立意卓然成家,獨臻妙境。

諸翁筆法高妙,才情洋溢,在聯袂作畫時卻能祥睦揖讓,無論構圖佈局、用筆設色、營造意境,皆附連呼應,俯仰有序,詩、書、畫、印四藝融匯得宜,如出一人之手。如此合作無間,不啻靈思妙腕收放自如的表現,亦是摯情默契深厚的印証。七人之間揮毫潑彩的快意、相濡以沫的扶持,甚至相約代寫墓誌等諸多逸事,亦為澳門繪畫史上傳頌之佳話。

頤園立足澳門,不忘放眼四海,廣納同好,堪稱“大灣區藝術聯盟”先鋒。居港的羅翁、芬傅每每跨海蒞止,“頤園雅集”不但成了香港書畫家來澳的指定行程,更是聯繫其時港澳文化界的重要紐帶。頤園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已多次舉辦會員作品展,與內地、本地和香港同道不斷進行藝術交流,大大推動了本地書畫篆刻藝術的傳承、推廣和發展,碩果纍纍。

澳門社團林立,各有旗幟,頤園的初衷卻相當純粹,以藝會友,無劃一的藝術觀,無效忠的約束性,會員自由來去,早期更無職銜,端賴可貴的緣份與集體精神。藝術取向反映內心世界、文化修養和生活處境,頤園先賢在審美上崇古而注意“變古”,在兼收並蓄中追求新意,天真巧趣中偶見險筆;在華洋雜處的現代澳門戮力弘揚東方古典文化,卻不劃地為牢,其後更適當吸收了繆鵬飛、袁之欽、郭桓等西洋畫畫家入會,為繁榮澳門藝壇樹立榜樣。

是次展覽除了澳門藝術博物館的藏品,還有各方收藏家提供之珍寶,以賀頤園白金禧。七十乃古稀之年,頤園作為澳門藝術界的中流砥柱,無懼多少春秋往還,至今乃茁壯活躍;七十亦為從心之年,頤園同仁卻仍能專心致志,創作不懈,在藝海無涯中同舟共進,高揚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實乃後學砥礪奮進之楷模。

袁紹珊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

開幕日期:
2023/05/19 18:30
展覽日期:
2023/05/20 -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