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傳情

陸昌百年誕辰回顧展

用畫作展現美,易;捕捉時代精神(zeitgeist),難。陸昌是以丹青現時代精神的佼佼者。

“澳門美術研究會”創會者之一的陸昌先生,窮畢生精力弘揚澳門文化藝術,扶掖澳門美術人才,團結廣大美術愛好者,推動澳門與內地的文藝交流,乃澳門美術史無法繞過的重要名字。

自學成才的陸昌以水彩著稱,兼擅油畫與中國水墨,小說插圖、電影廣告、國慶牌樓也是拿手絕活。作品題材廣泛,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畫風,力求藝術技法的開拓圖變。其人物畫包括毛主席、白求恩、郭沫若、《紅燈記》中的無產階級英雄李玉和、省港大罷工工人、搓炮和製扇女工等形象,作品雖有一定的傾向性,主題上卻鮮見前蘇聯式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強烈戰鬥性,以及“三突出”的極端藝術原則。

以其創作於1956 至1957 年的幾幅作品為例,《松山腳下洗衣池》、《黯淡的晚年》、《拾荒者》均通過視覺語言直抒胸臆,以筆為戈,不卑不亢地反映了當時澳門百姓面對就業不穩的勞苦與自強,流露強烈的人文關懷。1955 年1 月10 日澳門青洲木屋區大火,居民流離失所,生活窘迫,愛國團體在蓮峰廟向災民義贈內地大米,以渡難關。在《祖國關懷送大米》這幅油畫中,陸昌以樸實的筆觸,表現祖國與澳門血濃於水的關係,展示澳人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情感真摯卻不落俗套。創作於1958 年的《歡送技工回國服務》,格調相對高昂,畫面明朗,對“大場面”的構圖技法純熟,愛國情懷躍然紙上,卻不見時人“假、大、空”、把現實過度理想化的流弊。 

陸昌先生愛國愛澳,熱愛寫生,每每向祖國山河與澳門景致投注無盡深情。他筆下的澳門,既有恬靜宜人、“為藝術而藝術”的小城風韻,也有如創作於回歸過渡期、“為人生而藝術”的《回巢》和《世紀之年 (豔陽天)》,以列隊高飛、歸心似箭的白鴿隱喻人心,準確捕捉了時代精神。

蒐集、保護、展示、研究澳門美術作品,乃澳門藝術博物館的使命和責任,故於2009 年的“藝海歸帆”、2016 年的“甲子憶舊──澳門美術協會前輩作品展”及2022 年的“現代風前奏”特展,曾展出陸昌等已故澳門畫壇前輩的代表作,迴響甚大。2020 年9 月,陸昌家屬慷慨捐贈陸昌油畫、水彩、中國書畫等作品共239 幀及素描本24 冊,大大豐富了藝博館的澳門美術系列藏品,為研究陸昌畫藝及澳門美術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也是這次“丹青傳情——陸昌百年誕辰回顧展”得以成功舉行的關鍵。

期間,藝博館積極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史料整理、口述歷史記錄、對談講座等工作,推出配套的專業圖錄、文創精品及教育推廣活動,以反映前輩藝術家在澳門藝術發展史上的角色與貢獻,充分發揮館藏的社會效益,不負捐贈者的信任與巿民的期望。

常言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百年回首,澳門美術界仍在團結中茁壯成長,藝術道路越走越寬闊,可見陸昌先生的胸襟和遠見。斯人已逝,藝術精神長存,正如其在紀念魯迅百年誕辰的《魯迅先生》畫作中所引的名言——“我們總要戰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給後來的。”冀觀眾在展覽中感懷前賢篳路藍縷的貢獻同時,記取奮發向上的精神;盼澳門藝術工作者在新時代,認清當仁不讓的使命擔當。

袁紹珊
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

澳門藝術博物館三樓

開幕日期:
2023/11/24 17:30
展覽日期:
2023/11/25 - 2024/04/07
公開導賞服務日期:
2023/11/25 - 2024/04/07 (藝博館精華遊 16:15-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