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言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曾在小説《看不見的城市》中講述過“佐貝伊德”這個城市如何建立的故事:不同國家的男人們都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追逐一位赤身裸體的女子。失敗後醒來,他們從各自的國家出發,循著夢中的路徑前行,試圖發現女子的蹤跡,卻只遇到了彼此。於是在相聚的地方,他們一起按夢中的樣子建造了一個城市,命名為佐貝伊德,試圖重現夢境並困住那位女子。佐貝伊德,就像許多在殖民歷史和全球化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城市一樣,是一個慾望之城。
黃穎祥成長在澳門,一個歷史上不斷地被“外人”建造和發展的城市。受佐貝伊德故事的啓發,黃穎祥創造了一個怪異而詩意的平行空間。這個虛構的世界既像荒野又可見城市遺址。這裡的居民是一群變異的食草動物——它們腿異常修長,使得身體遠離草地,遠離這唯一的食物來源。它們畸形的身體努力向天空生長,就像一個個活生生的矛盾體。這個世界裡人類的痕跡無處不在,暗示著文明與變異之間的緊密聯繫。場景中,攝像鏡頭四處可見,彷彿有人在觀察、記錄、研究著這個虛擬世界的每一個細節。進入展廳的觀眾也成為鏡頭畫面中的一部分,使觀看者成為被觀看的對象。在這裡,觀衆們作為“外人”,成為這個作品不可分的一部分。
黃穎祥創造了一幅圖景,暗示著我們這個時代不斷擴散的存在性危機、精神與身體上的流離失所。這正正呼應了第六十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的主題——“處處是外人”。大規模移民主體在不同邊界、領土和文化間流動時所面對的無處不在的“包容性排除”(如喬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述),在黃的作品中被具體呈現出來。在“佐貝伊德之上”,虛構與現實共存,沒有明確的邊界,原居民和外人既有界限又難以辨別。它如同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所說的“無托邦”(Atopia),一個無法被描述、分類或比較的存在,一個全然的他者。這是一個存在於任何“真實”城市之上的世界,一個看似觸手可及卻又不斷遠離我們的地方。在這裡,每個個體都似乎屬於,卻都不真正地屬於這裡。
本次展出的作品延伸自黃穎祥自2018年開始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其規模和內容都在這幾年間不斷發展。於藝術家而言,這段創作無疑是一趟自我探索與自我投射的旅程,也是一個讓他得以從現實壓力中抽身的避難所。“佐貝伊德之上”為這一系列作品帶入更深的自我剖析。黃穎祥挖掘了他熟悉的棲居地,以一種更客觀的非個人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和重建。在這個解構的過程中,藝術家所投射的“自我”被他者化了。和其他人一樣,藝術家本人也成為了這個虛構世界中的異鄉人。
常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