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是澳門最熱鬧、最具標誌性的廣場之一,承載著澳門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也串連了每一代人的記憶。我們試著跟隨藝術家們的腳步,漫步議事亭前地一帶,在水色淋漓、色調豐富的水彩畫中,感受中西文化所洗禮的抒情詩。
-----------------------------------------------
【沐光而行──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景水彩畫展】
主辦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葡萄牙科學、技術與高等教育部澳門科學文化中心
承辦單位:澳門藝術博物館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8月11日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上午10時至下午5時30分,免費入場
展覽地點:葡萄牙里斯本澳門科學文化中心,Centro Científico e Cultural de Macau, Rua da Junqueira, nº 30, 1300-343 Lisboa, Portugal
網頁:www.MAM.gov.mo

觀眾在細賞這些充滿澳門情懷的水彩作品時,感受時光慢下來的美好!

議事亭前地因地處議事亭(市政署大樓前身)而命名;因上世紀70年代廣場中央曾有一座梯形噴水池,此地亦俗稱為“噴水池”。透過甘長齡的作品,讓我們回味四十年前議事亭前地車水馬龍的情景,以及對當時的梯形噴水池的集體回憶。
甘長齡在近40年的藝術創作歷程中,創作了數以千計的水彩佳作,他的作品真實反映了澳門城市容貌的變遷。
____
新馬路
甘長齡 (1911 – 1991)
紙本水彩
27.6 x 37.6 cm
1982

市政署大樓始建於十六世紀末,是澳門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公共建築物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訴說著澳門數百年的歷史。
郭士通過敏銳的觀察力,深入刻畫景物光影的細微變化,富有層次感,用色明麗且色度甚高,致力營造視覺衝擊力。他的寫生,不是“依樣畫瓢”,而是充滿創作趣味,帶有印象派風格的表現手法。
____
議事亭前地
郭士 (1919 – 1999)
紙本水彩
39 x 55 cm
1980年代中期

廖文暢的畫作表現出如詩般的光影與色彩。這幅作品描繪了日落黃昏時的議事亭前地的風光。畫中樓高三層的郵政局大樓,帶有強烈的古典主義色彩。畫作前景遊客熙來攘往,展現出繁華的景象。
____
郵政大樓
廖文暢 (1951 – )
紙本水彩
74.9 x 55.5 cm
1995

穿過繁忙的議事亭前地,轉折相連至末端的是玫瑰堂(板樟堂),教堂前以黑白色葡式碎石鋪成波浪水紋圖案的廣場地面,與周邊拱廊式建築互相暉映,充滿了動感和活力,顯露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廖文暢的創作,對長居的澳門進行如實的描畫,呈現和分享生活的細節,透視城市的人文情懷。
____
玫瑰堂前地
廖文暢 (1951 – )
紙本水彩
41.4 x 71.7 cm
1998

畫家以紫色畫夜空,再用淺黃畫出歐式建築物和葡式碎石路的底色,以及附近拱廊式建築的商店外牆等,營造出過人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表現出板樟堂前地一帶燈火輝煌、人氣旺盛的小城夜景。
黎鷹熱愛寫生,作品表現出小城巷弄的風景及生活之美。
____
板樟堂之夜(玫瑰堂)
黎鷹(1948 – )
紙本水彩
55 x 75 cm
2007

林子筠自小跟隨黎鷹學習水彩畫,喜歡以畫筆記錄城市變化。這幅作品生動地呈現了坐落於新馬路的歐式建築,展現出濃厚的南歐風情。
____
新馬路
林子筠 (1981 – )
紙本水彩
36 x 75 cm
2007

踏進展場猶如漫步色彩宜人的時光隧道。

現正於葡萄牙里斯本澳門科學文化中心展出“沐光而行──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景水彩畫展”,以17位澳門藝術家創作的共50件藝博館館藏水彩風景畫,多角度呈現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澳門水彩畫創作面貌,以及變遷中的澳門城市景觀和百姓生活。展覽詳情可瀏覽藝博館網頁www.MAM.gov.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