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雙魚、法輪等是常見的佛教吉祥紋樣,寓意深遠。它們總共包含八件寶物,並且在佛教藝術中展現了璀璨的價值。
“八寶”紋,亦稱“八吉祥”紋,即藏傳佛教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為題材的紋飾,由法輪、法螺、寶傘、勝利幢、蓮花、寶瓶、雙魚、吉祥結組成,在佛殿、佛壇、法器、供器、唐卡及建築皆隨處可見。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天人敬獻“八吉祥”為供養,故此,此八物極爲殊勝尊貴,為佛教弟子和信衆推崇尊敬。“八寶”在西藏尤為常見,因其寓意吉祥、和平、圓滿、幸福,逐漸成為西藏民間傳統工藝中的主要圖案紋飾。
是次展覽展出多件與“八寶”題材相關的珍藏文物,既有清宮的精良製作,也有藏區進獻而來的稀珍作品。以乾隆年間由景德鎮御窑專為清宮燒製的“白地描金勾蓮八寶紋奔巴瓶”為例,通體白釉地上以描金手法繪圖,腹部繪勾蓮紋、八寶紋,在瓷器上繪畫這類紋飾配搭是乾隆朝較流行的裝飾題材。釉質細膩,紋飾線條均勻流暢,端莊華麗,是象徵祥瑞和如意的藝術珍寶。“奔巴”供於清宮佛堂,亦有賞賜藏區領袖及寺院,見證西藏地方與乾隆時期宮廷之間藝術審美與工藝技術的互動。
新春見八寶、迎好運!切勿錯過。
#吉祥殊勝 #藝博館 #故宮 #扎什倫布寺 #佛教珍寶 #見八寶迎好運
***********************************************
“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3月17日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下午6時30分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
展覽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
粵語導賞:展覽期間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3時至4時
查 詢:(853)8791 9814
網 頁:www.MAM.gov.mo

展品35
白地描金勾蓮八寶紋奔巴瓶
清乾隆時期(1736-1795)
高26.5釐米,底徑10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皇室推崇藏傳佛教,景德鎮御窑廠生產出各式各樣的佛教瓷器,以乾隆時期最為盛行,瓷質“奔巴”即是其中之一。“奔巴”,藏語bum pa為“瓶”的音譯,有流者稱壺,無流者稱瓶。瓷質“奔巴”釉彩品種豐富,有青花、古銅彩、金彩、鬥彩、粉彩等。

佛教文化博大深,吉祥意象如來藏。
“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特設千佛牆,歡迎大家來試試運氣,揭開佛像磁貼,抽取不同的手印、持物及吉祥八寶,了解不同含意後,更能在展場尋找相關展品中的藝術意象寶藏,在不同展品中獲得印證,加深對佛教文化的認識的同時,帶走一份專屬的啟迪和祝福。

“法輪”(輪),代表“佛說大法圓轉,萬劫不息”。

“法螺”(螺),代表“菩薩果妙音吉祥”。

“寶傘”(傘),代表“張弛自如,曲覆眾生” 。

“勝利幢”(蓋),代表“遍覆三千,淨一切樂”。

蓮花”(花),代表“出五濁世無所染”。

“寶瓶”(罐),代表“福智圓滿,具完無漏”。

“雙魚”(魚),代表“堅固活潑,能解壞劫”。

“吉祥結”(腸),代表“回環貫徹,一切通明”。

不妨考考眼力,把以下這些帶有“八吉祥”紋飾的展品找出來。

展品 34
掐絲琺瑯須彌山滿達
清(1644-1911)
通高57釐米,底徑48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滿達,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又稱曼荼羅、曼達等,意為壇、壇場、壇城等。此件滿達以掐絲琺瑯工藝製作。滿達臺面中央高聳的須彌山上置亭臺樓閣和樹木,須彌山兩側置日和月,臺面周圍環立七政寶、八吉祥等;側面環周飾花紋、八吉祥紋、梵字、連珠紋、蓮瓣紋等。

展品 36-40
乾隆款金地粉彩勾蓮八寶紋五供
清乾隆時期(1736-1795)
香爐高37.2釐米,最寬36.7釐米,口徑20釐米燭臺高37釐米,底徑14.9釐米
花瓶高37釐米,底徑18.4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這套瓷五供瓷質細膩,外壁施以金釉為地,上繪五彩勾蓮八寶紋,呈色均勻,紋飾線條流暢,且造型大氣,工藝精湛,頗具皇家風範。

展品 26
毗舍浮佛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畫框:縱160釐米,橫87釐米
畫心:縱113釐米,橫71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唐卡為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畫像傳拓本之一。背景為墨色,線條留白,再用金線填描,表現了七佛之一的毗舍浮佛。
畫上方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書寫毗舍浮佛偈。畫面邊括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為升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屬“乾隆丁酉欽定”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

展品 18
綠地粉彩蓮托八吉祥紋奔巴壺
清乾隆時期(1736-1795)
高20釐米,口徑7×12釐米,底徑10釐米
扎什倫布寺藏
壺體內、外以松石綠釉為地,外壁綠地上繪粉彩紋飾,口、頸部繪纏枝蓮花紋,腹部為蓮托八吉祥紋。各部分銜接處飾以金彩,口沿及流口為金彩連珠紋。色彩鮮艶,造型、紋飾均具有濃郁的雪域高原特徵。此件奔巴壺工藝精湛,為乾隆粉彩瓷器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