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於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的“臆象──粤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2)”以“臆象”為主題,凸顯粵、港、澳當代水墨“自出胸臆”的藝術特質及其與傳統水墨的文脈關係,呈現了三地藝術家在新時代對當代水墨藝術的思考和感悟。對觀眾來說,粵、港、澳當代水墨要如何欣賞呢?
皮道堅教授在《策展人言》中提到“水墨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符號和集體的審美經驗……自新世紀以來,從傳統中國水墨畫出發的當代水墨藝術已漸次成為一種相當國際化的當代藝術表達方式。”……粵、港、澳的當代水墨藝術探索實踐始終走在前列,以面貌各異的形態維繫‘水墨文化’這一‘集體經驗’的文脈,並推動這一‘集體經驗’的當代轉換或重塑。……近20年來粵、港、澳地區當代水墨藝術在表達因直面都市化生活中的迷茫、困頓而生發的覺悟與智慧,以及由外向內的心靈與精神空間拓展方面特別引人矚目。”
展品從水墨畫傳統媒材變革,到轉而借用油畫、裝置、多媒體乃至行為等跨媒介表現方式,體現出水墨精神和東方哲思,大膽新穎。策展人皮教授依據參展作品的社會學敘事內容及手法,以 “自然如詩”、“臆象・意象“、“形上之思”及“山高水長”四大版塊呈現,引領觀眾探索不一樣的水墨路徑。
https://www.facebook.com/MAM.Macao/posts/546723193328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