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下半葉始,譚智生、甘長齡、陳學書、趙偉夫及黃配江等前輩畫家除了創作,同時設畫室開班授徒,言傳身教,為澳門培育了不少繪畫後起之秀。不盡相同的藝術理念或繪畫風格在師徒間傳授和繼承。
本單元展出 30 件澳門藝術家的油畫、素描和國畫作品,從而帶出各前輩畫家的傳承脈絡與發展歷程,並讓觀眾得以解讀澳門美術的多元格局。
展覽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三樓
展覽日期:2022年9月9日 至2023年5月7日
開放時間:上午10至下午7時(下午6時30分後停止入場),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門 票:免費入場
查 詢:(853)8791 9814

【言傳身教:智生畫室】
譚智生是澳門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歷任知行、鏡平、青洲、廣大、浸信、培道、嶺南等中、小學校美術教席,還開設智生畫室,作育美術人才。現時澳門頗負聲譽的中年畫家多出自他的門下,可謂桃李滿門。他借鑒於古今中外藝術巨匠的作品精華,以大自然爲師,走遍澳門的每一個角落寫生,每次總有一批學生跟隨。他堅持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及表現生活的本來面貌,充滿人文關懷。
譚智生
濠江帆影
布本油畫
1960 年代

邵燕樑,澳門出生,隨譚智生習畫多年,擅長水彩畫,既鑽研寫實手法亦追求創新,並進行攝影、錄像及多媒體等創作。以“超級寫實”的畫風馳名。
邵燕樑
有備無患
布本油畫
1982
49 x 74 cm

【言傳身教:赤瓦堂——趙偉夫】
以繪畫為平生嗜好的趙偉夫,除精通油畫和水彩,也擅中國書畫。約於1953 年起居於“鄭家大屋”之“文昌廳”,故趙氏穪之為“文昌硯室”,它就是其授徒時的“赤瓦堂”的前身。而同樣居於“鄭家大屋”且常觀趙氏寫生的梁煜輝便成了“赤瓦堂”的最早弟子,隨後而來的有陸天賜、羅鳳儀、陳美儀、陳美娥、戴多夫、馬良駒、趙維富、楊潤鴻、林本仁、周玉玲及鄭楓林等,他們均曾在“赤瓦堂”習畫。
趙偉夫
千年利街
布本油畫
1963
55.5 x 42.8 cm

陳美儀出生成長於澳門,上世紀70年代師從趙偉夫接受藝術啟蒙,學習素描、水彩、油畫及國畫。尤愛油畫,經常與老師一起在澳門寫生,迄今已有四十餘年,走遍中國內地、港、澳及兩次去法國寫生。
陳美儀
鄭家大屋
布本油畫
1976
37 x 31 cm

【言傳身教:甘長齡畫室】
甘長齡於1954 年自香港移居澳門,師承有中國水彩畫之父之稱的徐詠青(1880 - 1953)。後與友人在關前正街66 號三樓設立“澳門美術學校”,初期學生頗眾。其後,該處成了甘氏的畫室,亦是授徒之處。授畫時,甘氏不指定學生畫題,學生可以參考其構圖,更可自創。未完成前,甘氏絕不左右其思緒。交卷時,除獲得稱讚外,還有改善的建議。澳門著名畫家吳衛堅和吳衛鳴就是其高足。
甘長齡
長城
紙本水彩
1972
39.4 x 58.2 cm

吳衛堅,澳門出生,14歲起隨甘長齡習畫。在這幅油畫中,船隻緩緩靠岸,水面波瀾不驚,映出的倒影更是將水的粼粼波光刻畫得維妙維肖。
吳衛堅
炊煙
布本油畫
1980
56 x 71 cm

【言傳身教:陳學書畫室】
在意大利有甚高知名度,後來執教於中央美術學院的陳學書,於1971 年由北京移居澳門,並在南灣金來大廈設立畫室。“澳門美術協會”獲悉他的到來,曾請其主持講座和培訓班,由此,他向不少澳門美術愛好者傳授了高水平的藝術知識。賴樹仁、蘇鑑良、楊潤鴻、潘筱瑛、黃金、司徒乃鍾、梁超嶽、黃肖萍等均為其學生。1972 年遷居香港後,潘筱瑛在很長的日子裡仍堅持每周赴香港隨其習畫。
陳學書
意大利少女
木板油畫
1980 – 1983
60 x 78 cm

黃金,1940年代移居澳門,從事戲院海報繪畫工作。1970年代移居香港,繼續設計及繪製電影海報,擅長以水彩繪畫人物肖像,隨陳學書及梁蔭本習畫。他筆鋒張弛有度,在突出人物特徵的同時又不會過於死板。
黃金
外國少女
木板油畫
1970 年代
48.5 x 37.5 cm

【言傳身教:黃配江畫室】
黃配江生於澳門,二十歲起長居香港,桃李滿門。作品吸收了東西方繪畫美學的精髓,創立了充滿實驗意味的“九宮八卦”畫法,應用現代主義的幾何抽象理念,前輩畫家潘筱瑛對此甚有興趣,上世紀70 年代初起向黃氏問畫,而師從譚智生的梁金勝也有隨黃氏學畫,另,陸芳亭及鄭柏林據說也曾隨譚智生學畫,他倆曾在上世紀70 年代受黃氏繪畫理念的影響。
陸芳亭
景觀
布本油畫
1975
35.5 x 48 cm

潘筱瑛,澳門出生,1970年隨陳學書學習素描及油畫,又向香港畫家黃配江學習九宮八卦繪畫。黃氏以立體派似的素描和觀感分色技法傾囊相授。成就“向畫壇年少者學習”的雅事,潘、黃於1985 年在澳門賈梅士博物院舉行雙人展。潘筱瑛認爲繪畫並不是對物象百分之百的描繪,而是要注重所表現的主題與周圍環境及物象的關係。
潘筱瑛
澳門舊景
布本油畫
1970 年代
35.3 x 48.2 cm

“澳門現代風前奏"展,透過60位藝術家、逾150件風格多樣的作品,展示澳門畫家或與澳門有重要往來的畫家從20世紀初至1986年之間在西畫創作領域的探索歷程。展品以油畫為主,輔以水彩、素描和雕塑,以澳門美術的人和事為主軸,貫穿各年代的重要藝術社團、藝術家及其弟子們的藝術經歷,引領觀眾回顧這段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澳門現代美術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