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2011 年至2018 年間,故宮博物院曾聯合上海博物館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過“清初四王”及吳歷書畫專題展。今年,三方再度聯手,共同策劃,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合作舉辦本次惲壽平繪畫展,以完整展示“清初六大家”。此次展覽希望以高水準的文物、高質量的策展,為澳門觀眾奉上一場美輪美奐的書畫視覺盛宴。
眾所周知,“四王”與“吳惲”合稱“清初六大家”,他們主導清初畫壇,左右時風,世謂正統。惲壽平,號南田,江蘇武進人,詩文書畫均擅,時稱“三絕”,尤以畫名世,是我國繪畫史上享有盛名的傑出畫家。明末清初之際,他融古出新,再創沒骨,“為古人重開生面”,締造了清代沒骨花鳥畫的巔峰,被尊為“寫生正宗”。他的山水畫,在繼承古代多種畫法的基礎上,師法自然,風格瀟灑清新、超逸高妙。作畫之餘,他每每賦詩題記於畫面之上,題句清麗流暢,詩格脫俗超逸,畫筆生動自然,兼以繪畫與文字傳遞清新的文人情懷與雅致的審美追求。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三百餘件惲壽平的書畫作品,時代從其青年時期至其晚年均有覆蓋。繪畫以花鳥為最眾,亦不乏山水小品。書法則以尺牘最多。本次展覽的目錄可謂“十裡挑一”、“優中擇優”。在參展作品中,觀眾既能揣摩其藝術風格的形成與流變,又能想見其對技法的探索與革新。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讓觀眾能夠切身體驗被尊為“寫生正宗”的美。
談及惲壽平的“書畫藝事”,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家學、他的弟子與他的藝友。而故宮博物院在這三個方面的收藏同樣十分豐富。特別是故宮博物院收藏惲氏家族的書畫作品頗成體系,時代分佈從十六世紀下半葉直至二十世紀初,跨越了超過十代人。其中,惲氏閨閣作品的名目與數量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大博物館中首屈一指。通過對眾多文物的精心篩選與組合,我們精心為觀眾打造了同時空與不同時空疊加的雙重視閾。觀眾既可以看到惲壽平與同時代藏家、藝術家的對話與討論,又可以看到“常州畫派”跨越時空、一脈相承的書畫風格的形成、發展與繼承,進而深入了解不僅僅只是“一代之冠”的惲壽平。
本次展覽,故宮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各精選出近百件書畫精品,力求為澳門的觀眾全方位呈現惲壽平其人的風骨,作品的精妙,技法的所宗與所傳以及其與同道友人的書畫藝事。啟功先生曾說,南田筆下的“一水一石,巍並西山;一草一花,香齊薇蕨”。衷心祝福此次展覽圓滿成功,也希望澳門的觀眾,能夠與我們在籌展時的心情一樣,
為南田的筆底春風所動容,感懷天真,心生美好。
王旭東
故宮博物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