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
明清時期中國繪畫領域出現了流派多,摹古創新兼而有之,群星璀璨的局面。澳門藝術博物館建館以來十分重視對明清中國書畫之整理與展示,如清初“四僧” 石濤、八大山人、髡殘、弘仁,已展出前兩位的作品;“四王”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的作品也已陸續展出。其間,還舉辦了多次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內外專家為明清書畫的梳理與研究作交流。
清代著名畫家惲壽平,江蘇武進人,早年工繪山水,筆墨清靈秀潔,意境蕭散幽淡。後改繪花鳥,注重寫生,開拓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沒骨技法特點是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四王”、吳歷並稱“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詩文和書法,詩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 。
時值癸卯初秋,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再次摯誠聯手,隆重推出“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精選各種真跡呈獻畫家空前絕後的花卉寫生,輕靈神妙的山水畫作,以及獨成“惲體”的書法藝術。展覽分為“南田真跡”“南田後學”“同道藝友”三部分,同時將惲氏摯友、家人、弟子的作品作了整理,同場展出,其中不乏王時敏、王翬、查士標等名家名作,彌足珍貴。
惲壽平以高超的繪畫技巧映現自己的秀骨清幽,文人之氣,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思想,也就是善德承載、以物比德、寫意為上、重視氣韻等内涵修養,而當中所傳遞的向善崇德、傳神達意、詩情畫意、雅俗共賞、筆情墨趣等中華傳統藝術精神,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領會。
本人謹代表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對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兩家博物館一直以來對澳門文化事業發展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繼續加強合作交流,將更多的藝術佳作呈現給觀眾,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大眾的藝術生活。
祝展覽圓滿成功!
梁惠敏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文化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