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於澳门艺术博物馆三楼展出的“丹青传情──陆昌百年诞辰回顾展”,该展览共五个单元,将分五期一一介绍,发掘澳门画坛举足轻重的陆昌(1923-2006)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主题的画作所传达出的强烈情感。
陆昌於创作充满浓郁生活气息与强烈爱国热情作品的同时,努力促进美术界的团结,壮大爱国美术队伍。他带领同仁筹办展览,积极组织澳门美术界到祖国观光和写生,促进了与内地、特别是广东美术界的频繁交流,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也造就了一批以现实主义画风为主体的澳门画家。
第一单元是“祖国情怀”,陆昌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始终把爱国情怀作为核心主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并以艺术来感染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以精湛的技法和细腻的观察力,描绘了普罗大众的真实生存状况。特别是他的油画作品《拾荒者》《金塘露天油矿》和《祖国关怀送大米》,都生动地展现了这些普通人民的坚韧与动人的情感。他的作品并不仅仅是写实的再现,更多还透过画作对现实的思考和表达,表现出画家深深的同情之心。而《欢送技工回国服务》《湛江筑海堤》和《回乡探亲》等一些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风光题材,则散发着浓厚的抒情色彩,是藉以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画作的颜色也渗透着印象派画风的痕迹。

拾荒者
布本油画
39 x 54.5 cm
1957
《拾荒者》通过视觉语言直抒胸臆,以笔为戈,不卑不亢地反映了当时百姓面对就业不稳的劳苦与自强,流露强烈的人文关怀。

祖国关怀送大米
布本油画
41.5 x 58 cm
1957
1955年1月10日澳门青洲木屋区大火,居民流离失所,生活窘迫,爱国团体在莲峰庙向灾民义赠内地大米,以渡难关。在《祖国关怀送大米》这幅油画中,陆昌以朴实的笔触,表现祖国与澳门血浓於水的关系,展示澳人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情感真挚却不落俗套。

欢送技工回国服务
布本油画
56 x 66 cm
1958
创作於1958年的《欢送技工回国服务》,格调相对高昂,画面明朗,人与人之间的热情,洋溢於画面之中,陆昌对“大场面”的构图技法纯熟,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金塘露天油矿
布本油画
42 x 56.7 cm
1960
《金塘露天油矿》展现了茂名金塘的劳动人民自强,流露强烈的人文关怀。

回乡探亲
布本油画
42 x 57.5 cm
1962
《回乡探亲》描绘了当时澳门内港码头的情景,传统式样的渔船,现代化的客轮,构成了六十年代澳门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致。

湛江筑海堤
布本油画
68 x 89 cm
1970
《湛江筑海堤》描绘湛江堵江工程的生动场景,作品令人们以视觉美学的方式回溯这地区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奋力推车的工人,挥起双手努力工作的形象,诠释着那个火红年代劳动人民的一角。

古兜山上处处有歌声
纸本设色镜片
48.3 x 79 cm
1972
开荒耕种是上世纪内地的普遍现象,位於南国的广东亦是如此。陆昌创作於1972 年的《古兜山上处处有歌声》,作品描绘新会农民开荒种地的情景。

神秘的布达拉宫
纸本水彩
28.5 x 37 cm
1994
陆昌於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致力於澳门与新强、西藏的美术交流,其多次造访西藏,笔下自然留下当地的图像。作品《神秘的布达拉宫》展现了西藏布达拉宫的神圣庄严和壮丽之美。

陆昌会长
王恤珠
布本油画
50 x 40 cm
1981
陆昌 (1923-2006),原名厚昌,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自学成才。抗日战争时期在剧团创作布景、装置及宣传画。其後於澳门数所电影院任美工,与同仁创组澳门戏院工会。自新中国成立後,长期主持国庆牌楼的设计建造。1956年与画友成立澳门美术研究会(今澳门美术协会的前身)。早年致力於绘制巨幅人物画,以及水彩肖像画,小说插图亦形神兼备。其後多创作水彩风景画及中国画。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特别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2001年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文化功绩勳章。

展览名称:丹青传情——陆昌百年诞辰回顾展
主办机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
协办机构:澳门美术协会
展览日期:2023年11月25日至2024年4月7日
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7时(下午6时30分後停止入场),逢星期一休馆,公众假期照常开放,免费入场
展览地点:澳门艺术博物馆三楼(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
查 询:(853)8791 9814
网 页:www.MA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