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习俗源远流长,是澳门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中华民俗活动。妈阁庙是本地信众们祀奉妈祖的明证,原称妈祖阁,亦叫天后庙。
妈阁庙由於历史悠久,且位於进出澳门内港必经之处,故数百年来一直是中西及本澳画家偏爱的描绘对象。从妈阁庙内外的真实情景、节庆活动乃至周边市民的生活情况,不同时期的画家们,都以当时流行的媒材形式,如古地图、素描、地志画、版画、水彩画及油画等,为它作过细腻的描绘,给我们留下了有迹可寻的图像记忆。
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传教士利玛窦在1582年来到澳门,他曾在其着作《利玛窦札记》中提到妈阁庙的早期情况,加上庙内的石刻记载,可见妈阁庙建於明朝。它是澳门首座庙宇,具重要的历史价值,於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14年,“妈祖信俗”则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现存的历史绘画中,可以发现二百年来不少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对妈阁庙皆情有独锺,如19世纪时期曾旅居澳门的英国画家钱纳利、法国画家奥古斯特‧博尔杰、英国人托马斯‧屈臣医生,以及出生於澳门的毕士达,他们用色彩融和、明快俐落的笔触记录了昔日妈阁庙的形貌及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至今,我们可从这些画家、摄影工作者们的作品中,窥见天后诞酬神演戏的景象和庙宇周围人群的活动,感受妈阁庙的宗教魅力和民俗风情,使我们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更多认识,也可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如何通过他们的艺术触觉来呈现本澳的妈祖信俗以及不同时代的妈阁庙。
无论是妈阁庙或是妈祖信俗,都是澳门珍贵的文化遗产,其错落有致的庙宇建筑、朴实清雅的装饰艺术,以及内涵丰富的信俗,是艺术家灵感的泉源。澳门艺术博物馆保存及展示这些描绘“妈阁庙”的图像,藉着艺术作品传达艺术家的人文关怀,也唤起社会大众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