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金術的飛躍──糅合藝術、科技與生態意識的城市傢俱

 

歡迎來到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的青草地,在這件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沙發上坐下,於秋風暖陽之中,眼前一隻身體扭曲、四肢拉長的變形生物奮力一躍,跳進不鏽鋼圓柱鏡面上,變成一抹疑幻疑真的倒影。這時試試運用你想像力,就能看見它虛幻的本來面貌──一隻在哥斯達黎加熱帶雨林裡瀕臨滅絕的紅眼樹蛙。

這件雕塑裝置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Jonty Hurwitz 和 Yifat Davidoff特意為“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聯手創作的全新公共藝術作品,通過無數的數學計算和跨領域高端人才研製的雕塑工藝,憑著標誌性的藝術與科學高度結合之三維變形手法,以及貫注藝術家的情感和愛心,為澳門這個歷史悠久的海洋城市獻上這件藝術佳作,對瀕臨滅絕的紅眼樹蛙作紀念碑式呈現,傳達對地球日益減少的生物多樣性和逐漸失去平衡的生態系統的關注,藉以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反思。

 

 

 

<p> </p>

<p>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家,如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總是在他們的作品中將藝術與科學結合,而變形藝術(Anamorphosis)就是其中一種形象呈現技法。“Anamorphosis” 出自希臘文,為“改變形象”之意,是一種透視投影藝術,藝術家利用扭曲變形過後的影像創作成不同於原始影像的畫作,而觀察者可以透過特定角度(透視)或是特殊裝置(鏡子)欣賞到原始的影像。</p>

<p>《煉金術的飛躍》的創作人是來自約翰內斯堡的Jonty Hurwitz與耶路撒冷的Yifat Davidoff。Jonty Hurwitz認為,在現今世界學科之間的交叉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必要,而 “變形雕塑(Anamorphic Sculpture)” 恰恰做到這一點。</p>

<p>《煉金術的飛躍》基本上沿著藝術家過去在變形雕塑上的成功實踐,選取了其標誌式的紅眼樹蛙形象,並首次加入座位,邀請參觀者停駐在作品之中細心欣賞和思索,同時,座椅亦成為作品的一部份。</p>

<p> </p>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家,如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和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總是在他們的作品中將藝術與科學結合,而變形藝術(Anamorphosis)就是其中一種形象呈現技法。“Anamorphosis” 出自希臘文,為“改變形象”之意,是一種透視投影藝術,藝術家利用扭曲變形過後的影像創作成不同於原始影像的畫作,而觀察者可以透過特定角度(透視)或是特殊裝置(鏡子)欣賞到原始的影像。

《煉金術的飛躍》的創作人是來自約翰內斯堡的Jonty Hurwitz與耶路撒冷的Yifat Davidoff。Jonty Hurwitz認為,在現今世界學科之間的交叉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必要,而 “變形雕塑(Anamorphic Sculpture)” 恰恰做到這一點。

《煉金術的飛躍》基本上沿著藝術家過去在變形雕塑上的成功實踐,選取了其標誌式的紅眼樹蛙形象,並首次加入座位,邀請參觀者停駐在作品之中細心欣賞和思索,同時,座椅亦成為作品的一部份。

 

<p> </p>

<p>Jonty Hurwitz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我對青蛙充滿熱情。我無法隱藏這一點。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南非就一直在研究青蛙並與牠們玩耍,現在我已經雕刻青蛙近十年了。”</p>

<p><br />
《煉金術的飛躍》的一大突破是變形雕塑與呈現映像的不鏽鋼圓柱直接接觸,通過樹蛙吐出的舌頭觸及圓柱,接連起真實和虛空,直指“煉金術”的昇華轉化之意境,不禁教人拍案叫絕。另一大突破是動態形象的運用,樹蛙的飛躍騰起展現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期望為參觀者帶來正能量和鼓舞作用。</p>

<p> </p>

 

Jonty Hurwitz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我對青蛙充滿熱情。我無法隱藏這一點。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南非就一直在研究青蛙並與牠們玩耍,現在我已經雕刻青蛙近十年了。”


《煉金術的飛躍》的一大突破是變形雕塑與呈現映像的不鏽鋼圓柱直接接觸,通過樹蛙吐出的舌頭觸及圓柱,接連起真實和虛空,直指“煉金術”的昇華轉化之意境,不禁教人拍案叫絕。另一大突破是動態形象的運用,樹蛙的飛躍騰起展現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期望為參觀者帶來正能量和鼓舞作用。

 

<p> </p>

<p>青蛙象徵演化和重生,連接着經驗、證據與神秘領域。“煉金術”概念強調科學與靈性並行發展的歷史。《煉金術的飛躍》不僅僅為觀眾提供視覺上的衝擊,亦把結合科學與靈性而產生自性轉化的“煉金術”過程作為隱喻,鼓勵觀眾勇於嘗試個人信仰的飛躍,從而獲取自身變革的力量。</p>

<p> </p>

 

青蛙象徵演化和重生,連接着經驗、證據與神秘領域。“煉金術”概念強調科學與靈性並行發展的歷史。《煉金術的飛躍》不僅僅為觀眾提供視覺上的衝擊,亦把結合科學與靈性而產生自性轉化的“煉金術”過程作為隱喻,鼓勵觀眾勇於嘗試個人信仰的飛躍,從而獲取自身變革的力量。

 

<p> </p>

<p>Jonty Hurwitz 與 Yifat Davidoff生於同年、同月、同日、同小時、同一個十分鐘,少時相戀,分離幾十年之後重逢後結為夫婦,最終成為藝術上的合作伙伴,並組成藝術二人組。二人以融合藝術、科學和學術而聞名國際。Jonty擁有工程學背景,而Yifat是學術教育和領導力方面的研究人員。他們的藝術被寫入眾多學術論文中,並在世界各地獲獎。他們的作品探索變形和數學形式以及哲學和隱喻概念。每件作品皆涉及複雜計算,傳達愛與自然的主題。</p>

<p><br />
Jonty Hurwitz曾在演說中強調“結合科學與藝術的是情感”。《煉金術的飛躍》是他倆“愛的藝術與科學”的最新結晶,早前他們親臨澳門,見證作品的誕生。</p>

<p> </p>

 

Jonty Hurwitz 與 Yifat Davidoff生於同年、同月、同日、同小時、同一個十分鐘,少時相戀,分離幾十年之後重逢後結為夫婦,最終成為藝術上的合作伙伴,並組成藝術二人組。二人以融合藝術、科學和學術而聞名國際。Jonty擁有工程學背景,而Yifat是學術教育和領導力方面的研究人員。他們的藝術被寫入眾多學術論文中,並在世界各地獲獎。他們的作品探索變形和數學形式以及哲學和隱喻概念。每件作品皆涉及複雜計算,傳達愛與自然的主題。


Jonty Hurwitz曾在演說中強調“結合科學與藝術的是情感”。《煉金術的飛躍》是他倆“愛的藝術與科學”的最新結晶,早前他們親臨澳門,見證作品的誕生。

 

<p> </p>

<p>公共藝術展:煉金術的飛躍<br />
Jonty Hurwitz 與 Yifat Davidoff<br />
南非 / 以色列<br />
不鏽鋼<br />
400 x 400 x 352 cm<br />
2023<br />
展出地點: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p>

<p> </p>

 

公共藝術展:煉金術的飛躍
Jonty Hurwitz 與 Yifat Davidoff
南非 / 以色列
不鏽鋼
400 x 400 x 352 cm
2023
展出地點: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

 


熱門文章

1
導賞及參觀服務

2
2023發現小小藝術家

3
館藏圖像及其相關資訊

4
捐贈

5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 (2023年4 - 6月)

6
【探索饒宗頤學藝館:周日親子藝遊──墨韻荷風】

7
高劍父的草書《雪中曉發》及關山月的《風雨歸舟》

8
新入藏作品

9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2年10-12月)

10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4年 4-6月)

11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2年4 - 6月)

12
2022青少年藝力計劃

13
“閱世遺情” 線上系列講座

14
“一孖”藝術小組:夢之寓言’巡校講座

15
發現宏空之美──攝影工作坊

16
一眼千年 你可能錯過了的扎什倫布寺珍藏

17
周日親子藝遊: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

18
粵港澳青年故宮實習計劃 2023 結業禮今(25日)在京舉行

19
吉祥珍品見八寶 扎西德勒迎好運

20
元宵好去處 細味陸昌筆下的春意與團圓

21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三)

22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二)

23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五)

24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四)

25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5年 4-6月)

26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4年10 -11月)

27
“閱世遺情” 線上系列講座

28
周日親子藝遊: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

29
周日親子藝遊:吉金耀華——青銅器工作坊

30
“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 教育遊戲紙 "寶座陳設找找看"答案

31
“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 教育遊戲紙

32
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

33

34
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工作坊

35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的春節文化

36
舊學新知──馬國權書法篆刻集

37
濠江影像:澳門藝術博物館館藏系列

38
瞬間五十年──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

39
歷史繪畫:澳門藝術博物館館藏系列

40
巨匠心影──畢加索版畫 (平裝)

41
夏日親子藝遊

42
夏日親子藝遊

43
閱世遺情──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物建築繪畫展

44
海國波瀾──十駿犬圖

45
梁披雲書法集

46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 (2023年10 - 12月)

47
感性軌跡:時空運轉的心靈描繪──夏慕耕素描作品

48
2022澳門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49
墨西哥文化人造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