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紀的外銷畫,畫家為迎合西洋市場的需求,特別繪製了形式多樣的作品,題材包括船舶、風景、肖像、風俗等。而植物畫當時也有需求,許多歐洲人利用在中國貿易居留的機會,搜集遠東的生物品種標本或圖案,運回歐洲。廣州外銷畫家繪畫的中國動植物圖冊應運而生,多以水彩畫在歐洲進口紙上完成。藝博館“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四樓展廳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一批植物畫,雖然是佚名的外銷畫家的作品,但畫功精細,完美表現花卉的特徵結構,讓人賞心悅目!
在西方國家,博物學是人類對大自然中動物、植物、礦物、生態系統等所做的觀察、描述、分類等的學科。18、19世紀,博物學在歐洲蔚為風氣。當時歐洲來華的領事、旅行者、商人等也熱衷於探索自然世界,他們雇用廣州的外銷畫家繪製動植物標本。這些畫作對畫家的繪畫水平要求較高,需要畫家具備精確的造型能力和敏感的色彩表現力。廣州畫師雖然沒有受過博物學訓練,長久以來他們已經具備了很強的靈活性,筆下的博物畫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西方博物學繪畫特徵,備受歐洲博物學家認可,更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與調適。
#菊花 #櫻桃 #芙蓉 #龍膽草 #罌栗花 19世紀 #外銷畫 #博物畫
#焦點 #中西方視覺藝術 #調適 #澳門藝術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
最新活動:
“繽紛焦點 參觀有禮”: https://shorturl.at/phAvA
焦點重溫:
端午看船景:https://shorturl.at/bT1Bt
“焦點"由此開始:畫藝的調適——“錢納利畫派”: https://shorturl.at/BZlMq

菊花圖(金鳳毛)
HAN SHAM畫室
歐洲紙本水粉
廣東省博物館藏
一株嬌艷怒放的菊花居於畫面中心,枝幹、莖葉、花卉刻畫精細、栩栩如生。另繪有菊花剖面圖,雄蕊、雌蕊、花萼、花瓣一一清晰予以描繪,體現出植物學繪畫的科學性特徵。

櫻桃圖
佚名
歐洲紙本水粉
廣東省博物館藏
右下角中英文標註了花卉名稱“櫻桃”“Cherry”。此幅畫作色調雅致、濃淡相宜,以傳統工筆畫的繪畫技法,精確細緻地繪製了一株花和一株果,花、果、葉的形態特徵逼真寫實。此外,在畫作下方還分別繪製了櫻桃花和櫻桃果的解剖圖。

芙蓉花
佚名
歐洲紙本水粉
廣東省博物館藏
芙蓉花是中國較典型的園林觀賞植物。從顏色和形狀可知,應為白芙蓉。芙蓉花枯萎的葉片、含苞待放的花蕾、綻放的花朵與綠葉,呈現了植物完整的生命周期,結構準確、形象生動,向植物學家展示了生動的植物形態。

龍膽草
佚名
歐洲紙本水粉
廣東省博物館藏
龍膽草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以廣東一帶最為常見。在這幅畫作中,廣州外銷畫家充分發揮了傳統工筆畫的技法,同時借鑒了西方繪畫的光影表現法,真實準確地將龍膽草的外形結構表現出來。

罌粟花
佚名
歐洲紙本水粉
廣東省博物館藏
畫作採用中國傳統折枝花卉工筆畫的繪畫技法,按照西方植物學繪畫的要求,真實記錄了該植物的外形、顏色和結構,為人們認識它提供最直接的視覺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