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為何“五色斑斕”?

在鑄作初成之際,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表面多呈現燦若黃金的金屬色澤,故被稱為“金”或“吉金”。經歷數十年的使用之後,青銅器表面逐漸形成氧化層,色澤會稍稍改變。尤其其中具有實用功能的部分器物,一定程度上應用於禮儀性炊煮、宴飲、奏樂、出行等各種場合之後,表面會留下各類使用痕跡。隨後,多數青銅器都會被埋入地下的墓葬或窖穴。再其後數千年間,土壤環境中的複雜元素與青銅器長期接觸並發生化學反應,表面形成灰、綠、藍、赤、黑等各種色澤的氧化物,最終成為我們所見到五色斑斕的“青銅器”。

吉金耀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青銅器精品展”特設主題單元專門介紹青銅器的鏽蝕表現,了解這些鏽蝕的成因,有助於更好地進行青銅器的鑑別、保存、保護和修復。

<p>中國古代青銅器以銅、錫、鉛三元合金為主,錫含量較低時,其天然顔色為金色。此器保存狀況較好,埋藏環境有效隔絕空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器物表面的氧化過程。尤其蓋面、頸部氧化程度較輕,保持著青銅器新鑄時的金黃本色。</p>

<p>**********</p>

<p>129</p>

<p>晉侯簋</p>

<p>轉變期· 西周中期(約公元前976 - 前878 年)</p>

<p>高18.8 釐米 口徑17.3 釐米</p>

中國古代青銅器以銅、錫、鉛三元合金為主,錫含量較低時,其天然顔色為金色。此器保存狀況較好,埋藏環境有效隔絕空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器物表面的氧化過程。尤其蓋面、頸部氧化程度較輕,保持著青銅器新鑄時的金黃本色。

**********

129

晉侯簋

轉變期· 西周中期(約公元前976 - 前878 年)

高18.8 釐米 口徑17.3 釐米

<p>中國的地理環境結構十分複雜,決定了不同地理區域之間的埋藏環境差異巨大。如南方的腐殖質土壤及砂質土壤以酸性環境居多,北方的土壤則以鹼性環境為主,二者構成了理論上較為典型的埋藏環境。如這件獸面紋鬲的表面色澤黝黑,質地顯得十分緻密,幾乎未見斑駁之感,是典型的酸性環境埋藏下的青銅器。</p>

<p> </p>

<p><span style="font-size: 1rem;">**********</span></p>

<p>131</p>

<p>獸面紋鬲</p>

<p>鼎盛期· 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250 - 前1046 年)</p>

<p>高24.1 釐米 口徑15.3 釐米</p>

中國的地理環境結構十分複雜,決定了不同地理區域之間的埋藏環境差異巨大。如南方的腐殖質土壤及砂質土壤以酸性環境居多,北方的土壤則以鹼性環境為主,二者構成了理論上較為典型的埋藏環境。如這件獸面紋鬲的表面色澤黝黑,質地顯得十分緻密,幾乎未見斑駁之感,是典型的酸性環境埋藏下的青銅器。

 

**********

131

獸面紋鬲

鼎盛期· 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250 - 前1046 年)

高24.1 釐米 口徑15.3 釐米

<div>
<p>這件青銅鼎的器身瑩亮如玉,與宋人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中所稱“銅器墜水千年,純綠色而瑩如玉”的色澤十分相似。趙希鵠這段話是後世對青銅器表面色澤和質地最早的關注和著述,雖有偏頗,但仍可視為開啟青銅器腐蝕機理研究大門的啟蒙鑰匙。</p>

<p>**********</p>

<p>132</p>

<p>饗寧鼎</p>

<p>鼎盛期· 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250 - 前1046 年)</p>

<p>高20.5 釐米 口徑17 釐米</p>
</div>

這件青銅鼎的器身瑩亮如玉,與宋人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中所稱“銅器墜水千年,純綠色而瑩如玉”的色澤十分相似。趙希鵠這段話是後世對青銅器表面色澤和質地最早的關注和著述,雖有偏頗,但仍可視為開啟青銅器腐蝕機理研究大門的啟蒙鑰匙。

**********

132

饗寧鼎

鼎盛期· 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250 - 前1046 年)

高20.5 釐米 口徑17 釐米

<p>因合金成分、比例方面多有區別,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色澤往往呈現出或多或少的差異。不同的埋藏環境,對青銅器的表面鏽蝕也會造成極為顯著的影響,這大大加劇了古代青銅器的外觀差異。此外,埋葬環境中的土壤、植物、油漬、絲綢等物品也會附著於青銅器表面,產生千差萬別的外觀特徵。這件器物的表面色澤豐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鏽蝕、附著物等綜合元素。</p>

<p>*****</p>

<p>136</p>

<p>馭麤塵甗</p>

<p>鼎盛期· 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046 - 前977 年)</p>

<p>高40 釐米 口徑26.9 釐米</p>

因合金成分、比例方面多有區別,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色澤往往呈現出或多或少的差異。不同的埋藏環境,對青銅器的表面鏽蝕也會造成極為顯著的影響,這大大加劇了古代青銅器的外觀差異。此外,埋葬環境中的土壤、植物、油漬、絲綢等物品也會附著於青銅器表面,產生千差萬別的外觀特徵。這件器物的表面色澤豐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鏽蝕、附著物等綜合元素。

*****

136

馭麤塵甗

鼎盛期· 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046 - 前977 年)

高40 釐米 口徑26.9 釐米

<p>在現代考古學在中國的引入和實踐之前,金石學階段出土的傳世青銅器,多以傳統的剔鏽、漬醋、敷楂、塗蠟等工藝進行保養,又經藏家把玩及易手,顯現出磨礱光澤,即俗稱的“熟坑”青銅器。</p>

<p>這件青銅鬲表面光潔,其紅色、黑色、綠色等銅的鏽蝕產物並無分層現象,說明該器出土後經歷了長期的外物保養和人為摩挲。</p>

<p>**********</p>

<p>140</p>

<p>戜伯鬲</p>

<p>鼎盛期· 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046 - 前977 年)</p>

<p>高18 釐米</p>

在現代考古學在中國的引入和實踐之前,金石學階段出土的傳世青銅器,多以傳統的剔鏽、漬醋、敷楂、塗蠟等工藝進行保養,又經藏家把玩及易手,顯現出磨礱光澤,即俗稱的“熟坑”青銅器。

這件青銅鬲表面光潔,其紅色、黑色、綠色等銅的鏽蝕產物並無分層現象,說明該器出土後經歷了長期的外物保養和人為摩挲。

**********

140

戜伯鬲

鼎盛期· 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046 - 前977 年)

高18 釐米

<p>【青銅小知識】</p>

<ul>
	<li><a href="http://www.mam.gov.mo/cn/detail/1563">難字讀音表 </a></li>
	<li><a href="http://www.mam.gov.mo/cn/detail/1594">中國古代青銅器——器類與用途</a></li>
	<li><a href="http://www.mam.gov.mo/cn/detail/1595">中國古代青銅器——發展階段與裝飾紋樣 </a></li>
</ul>

【青銅小知識】

相關標籤:


熱門文章

1
導賞及參觀服務

2
2023發現小小藝術家

3
館藏圖像及其相關資訊

4
捐贈

5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 (2023年4 - 6月)

6
【探索饒宗頤學藝館:周日親子藝遊──墨韻荷風】

7
高劍父的草書《雪中曉發》及關山月的《風雨歸舟》

8
新入藏作品

9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2年10-12月)

10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4年 4-6月)

11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2年4 - 6月)

12
2022青少年藝力計劃

13
“閱世遺情” 線上系列講座

14
“一孖”藝術小組:夢之寓言’巡校講座

15
發現宏空之美──攝影工作坊

16
一眼千年 你可能錯過了的扎什倫布寺珍藏

17
周日親子藝遊: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

18
粵港澳青年故宮實習計劃 2023 結業禮今(25日)在京舉行

19
吉祥珍品見八寶 扎西德勒迎好運

20
元宵好去處 細味陸昌筆下的春意與團圓

21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三)

22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二)

23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五)

24
猜猜謎、尋尋寶——收下五彩牆傳遞的祝福(四)

25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4年10 -11月)

26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2025年 4-6月)

27
“閱世遺情” 線上系列講座

28
周日親子藝遊: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

29
周日親子藝遊:吉金耀華——青銅器工作坊

30
“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 教育遊戲紙 "寶座陳設找找看"答案

31
“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 教育遊戲紙

32
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

33

34
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工作坊

35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的春節文化

36
舊學新知──馬國權書法篆刻集

37
濠江影像:澳門藝術博物館館藏系列

38
瞬間五十年──澳門攝影學會紀實半世紀

39
歷史繪畫:澳門藝術博物館館藏系列

40
巨匠心影──畢加索版畫 (平裝)

41
夏日親子藝遊

42
夏日親子藝遊

43
閱世遺情──澳門藝術博物館藏濠江風物建築繪畫展

44
海國波瀾──十駿犬圖

45
梁披雲書法集

46
藝術零界限──系列少兒工作坊 (2023年10 - 12月)

47
感性軌跡:時空運轉的心靈描繪──夏慕耕素描作品

48
2022澳門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49
墨西哥文化人造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