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元宵佳節,想知道清宮裡那些浪漫的愛情故事嗎?來看看“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一起走進乾隆皇帝和他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的甜蜜回憶吧!
👑16歲嫁予皇子,芝蘭室藏八年繾綣
出身名門的富察皇后,自幼知書達禮, 16歲就嫁給了當時17歲的皇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對弘曆十分喜愛,不但沒讓他們在成婚後搬出宮去,還破例把他們安置在紫禁城內的乾西二所。飽讀聖賢之書的乾隆,引用孔子的話給婚房取了個有詩意的名字——“芝蘭室”,用來表白這他心中那位賢淑又有氣質的“白月光”。“芝蘭室”這方小天地見證了這對恩愛夫妻琴瑟和鳴、修身齊家的八年韶華。
💔帝王長情:舊劍不忘,十二日素服寄哀思
乾隆二年(1737),富察氏被冊立為皇后,母儀天下。可惜好景不常,富察皇后在37歲時隨駕東巡不幸病故,乾隆悲痛欲絕,兼程趕回京城為她料理後事,甚至為她服喪十二天,親自給她定下了“孝賢”的諡號,更以多首挽詩和《述悲賦》傾訴肝腸寸斷,帝王淚痕,盡藏墨跡之間。
🏰記憶宮殿:一櫃一物皆青春印記
乾隆即位後,將皇子時期居住的乾西二所改造並升格為“重華宮”。每年冬至,他們會在重華宮共進晚餐,這一習慣也成了常態。富察氏去世後,每年元旦和除夕,乾隆都會來到重華宮,緬懷與富察氏的美好回憶。乾隆更把重華宮的陳設還原到他們共同居住時的模樣,讓這裡成為他的“記憶宮殿”。宮內一對黃花梨大櫃,裡面珍藏著乾隆皇子時代的衣物和至親的饋贈,還有富察皇后的遺物,這些都是乾隆對年輕歲月的深情寄託。他在暮年提筆《重華宮記》,借漢宣帝與許皇后故劍情深的典故,寫下“舊劍不能忘”,道盡半生未褪的思念。
🌟“最是無情帝王家?”此處偏藏最深情的答案 🌟
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趁著元宵佳節和情人節,快來澳門藝術博物館,無論是情侶攜手細品帝王痴心,或獨自感受歷史溫度,重華宮的愛情餘韻,定讓你怦然心動。!
#乾隆皇帝 #富察皇后 #重華宮 #愛情故事 #元宵 #情人節 #澳門藝術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展覽相關貼文及活動連結:
•乾隆皇帝的文青茶宴 打卡賦詩聯句品三清:www.facebook.com/MAM.Macao/posts/926060572846065
•探索乾隆皇帝私人珍寶庫中的創意與玩意:www.facebook.com/MAM.Macao/posts/920019143450208
•從藝博館走入重華宮的幸福歲月:www.facebook.com/MAM.Macao/posts/917433257042130
•樂取於人以為善: www.facebook.com/MAM.Macao/posts/912933747492081
•展覽影片:https://shorturl.at/4dZ0x
•展覽詳情:www.mam.gov.mo/cn/exhibition/1666
•有獎遊戲:www.mam.gov.mo/cn/detail/1713
•打卡有禮:www.mam.gov.mo/cn/detail/1709
•最近活動:/cn/eventList/56
•藝博館之友專場:/cn/detail/1773
------------------------------
展覽資訊: 天下明德——故宮博物院重華宮主題展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29日至2025年3月2日
開放時間:上午10至下午7時(下午6時30分後停止入場),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 展覽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
主辦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故宮博物院 執行單位:澳門藝術博物館 支持單位: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澳門日報
粵語導賞: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3時至4時
查 詢:(853)8791 9814
網 頁:www.MAM.gov.mo

孝賢皇后半身像屏
孝賢純皇后是清高宗弘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出身於一個累世高官的家庭,她的祖父米思翰當過戶部尚書,父親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胞弟是大學士傅恒。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正統教育。雍正五年(1727),富察氏被冊封為雍正帝第四子弘曆的嫡福晉。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其以嫡妃身分被冊立為皇后。
這幅精美的畫作描繪了孝賢純皇后的半身像。她身著華麗的吉服,頭戴精緻的吉服冠,表情肅穆典雅。這幅油畫設色華麗,人物面部肌肉與骨骼的解剖結構精準,富有質感。推測為供職清朝內廷的意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所作。

紙本金地畫雲龍紋御筆墨書“芝蘭室”匾
這塊玉式橫匾上,紙本金地畫雲龍紋間有乾隆帝御筆墨書 “芝蘭室” 三字,並鈐有 “乾隆御筆” 寶印。“芝蘭室” 一詞源自《孔子家語》,寓意良好的環境和賢者之所。“芝蘭室”匾在重華宮東室,匾額下懸有雍正皇帝御筆對聯。以此命名室內空間,體現出主人的旨趣及思想極富內涵。

花梨木邊歷朝賢后圖圍屏
此件圍屏邊框花梨木製,共十二扇,以鉤鈕相連,左右邊扇屏心各於灑金絹上書古唐詩:“瑞氣朝浮五雲閣”,“祥光夜吐萬年枝”,句出唐代許景先詩《奉和御製春臺望》,屏側及上下端彩繪博古圖,屏風底部安紫檀木製牙條,正中十扇屏心繪歷朝賢后故事圖,並配乾隆帝御題詩文。將歷代皇后、太后、妃嬪們的歷史故事繪製並用於日常家具家具的裝飾上,有著借其賢德為宮廷中的妃嬪樹立楷模之意。

白壽山石螭紐“芝蘭室”章
這枚壽山石獅紐橢圓印,印紐雕刻三隻獅子,栩栩如生。大獅回首蹲坐,兩小獅攀爬至大獅背部,三獅翹首互望。此印曾用於乾隆皇帝尚為寶親王時期鑒賞的書畫,見證了他早期的藝術品味。

孝賢皇后挽詩卷
此卷是乾隆皇帝為悼念孝賢皇后所寫的四組詩,分別為“大行皇后挽詩”、“大行皇后移殯觀徳殿感懷追舊情不自禁再成長律以志哀悼”、“無悰”、“夢”。款署:“乾隆戊辰立夏前三日御筆”,下鈐“乾隆宸翰”(朱文方印)、“深心托毫素”(朱文雙龍長方印)。詩中滿是對皇后的無盡思念,引首“遺徽永悼”,拖尾有眾多和詩,見證了乾隆帝對皇后的深情。

點翠花蝶紋頭花
這件精美的頭花使用點翠工藝製作,一隻蝴蝶翩然飛於花叢之中,花蕊以絲線纏繞而成,蝴蝶翅膀局部以翠羽裝飾,觸鬚用假珠點綴。纖細精巧的風格,傳統蝶戀花題材展現了春天的浪漫與愛情的美好。
點翠是中國傳統首飾製作工藝的一種,將翠鳥的羽毛處理之後,黏貼於金屬或者紙質胎體之上。翠鳥羽毛具有天然光澤,色澤經久不衰。
除富察皇后外,當年作為側福晉或格格的嬪妃也曾在重華宮居住過。通過展這些她們使用過的精美飾品,深宮女子們精緻而閒適的生活呈現在觀眾面前。


述悲賦卷
此卷書於乾隆十三年夏六月(1748),是乾隆帝為悼念富察皇后所作。書法清俊婉轉,筆妍意暢,是弘曆早期行書的佳作。此賦作於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去世百日後,賦中盛讚皇后的德行,表達了乾隆帝對皇后離世的悲痛與思念,字字泣血,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