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萬里

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

兼容並蓄

明、清皇帝對西方科學知識、生產技術和原材料懷有強烈興趣,促使宮廷在西風東漸的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宮廷造辦機構為主,宮中對西方傳入的技術和工藝如琺瑯工藝、玻璃工藝、西洋繪畫技法等進行學習和模仿,洋為中用,推陳出新。

清朝康熙皇帝對歐洲傳教士帶入宮廷的銅胎畫琺瑯器尤為喜愛,令內務府造辦處設立“琺瑯作”進行仿製。在皇帝親自授意下,宮廷造辦處琺瑯作成功燒製出銅胎、金銀胎、瓷胎、玻璃胎、紫砂胎等宮廷畫琺瑯器,這些琺瑯器講求“內庭恭造之式”,製作精美,工藝精湛。

晚明以來,中國畫師一直努力學習西洋繪畫技法。清代,西洋畫師進入宮廷,他們為中國傳統繪畫注入新的元素,無論是人物肖像、山水花鳥還是庭園設計,這些宮廷畫師均有創作。其中耳熟能詳的畫師有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均是康熙至乾隆時期重要的“洋畫師”,他們留下的珍貴作品至今仍珍藏於故宮博物院。郎世寧的花鳥畫、艾啟蒙的《十駿犬》圖,是西洋畫師的成功之作;故宮倦勤齋的“通景畫”則完美地詮釋了西方透視繪畫技法在宮廷繪畫作品中的運用與表現。

在中國的影響下,日本不僅成功燒製出有其自身特色的瓷器,其他工藝品製作同樣如是,“古梅園墨”即是其一。日本奈良的古梅園是江戶時代頗負盛名的御墨作坊,墨品造型各異,不僅有仿中國樂器樣式,如琴、瑟、笙、笛、琵琶鼓等,又有白羽扇、摺扇、古扇、毛筆、雨傘,以及金魚、銀魚等樣式,成為“博古集錦墨”。每一枚均小巧精緻,技藝高超,為清代乾隆時期宮廷珍藏貢墨。

此外,西方建築樣式也由澳門傳入內陸,傳入宮廷,中國皇家園林—圓明園中“西洋樓”的建造就是西洋建築樣式引進宮廷的傑出代表。

由此可見,宮廷作坊在外來文化和工藝的影響下,在皇帝的親自授意下,採取接納、吸收、兼容並蓄的態度,製作出具有“內庭恭造之式”的精湛工藝品;同時,宮中也珍藏了大量外來工藝精品。這些跨越東西的往來與交流,體現出最高層次的文化致用之道。

 

 

<p>銅胎畫琺瑯八棱開光山水花鳥圖提壺<br />
清乾隆</p>

<p>通高37.8釐米 口徑8.8釐米 底徑13.3釐米</p>

銅胎畫琺瑯八棱開光山水花鳥圖提壺
清乾隆

通高37.8釐米 口徑8.8釐米 底徑13.3釐米

 
" ><p>綠地粉洋彩勾蓮紋瓜棱包袱式尊<br />
清乾隆</p>

<p>高32釐米 口徑16釐米 足徑12.5釐米</p>

<div style="clear:both;"> </div>

綠地粉洋彩勾蓮紋瓜棱包袱式尊
清乾隆

高32釐米 口徑16釐米 足徑12.5釐米

 
<p>金星玻璃活環耳蓋瓶<br />
清</p>

<p>高17.8釐米 寬15釐米 足徑6.5釐米</p>

金星玻璃活環耳蓋瓶

高17.8釐米 寬15釐米 足徑6.5釐米

<p>黑漆描金山水圖長方文具盒<br />
清</p>

<p>高4.9釐米 長22釐米 寬20釐米</p>

黑漆描金山水圖長方文具盒

高4.9釐米 長22釐米 寬20釐米

<p>銅版畫《圓明園冊􏍒海晏堂西面》<br />
清乾隆</p>

<p>紙本<br />
縱50.5釐米 橫87.5釐米</p>

銅版畫《圓明園冊􏍒海晏堂西面》
清乾隆

紙本
縱50.5釐米 橫87.5釐米

<p>《海錯圖》<br />
聶璜</p>

<p>清康熙三十七年<br />
設色紙本<br />
縱31.5釐米 橫67.3釐米</p>

《海錯圖》
聶璜

清康熙三十七年
設色紙本
縱31.5釐米 橫67.3釐米

<p>乾隆題詩青花阿拉伯文無當尊(附琺瑯乾隆題詩內膽)<br />
清乾隆</p>

<p><br />
高17釐米 口徑17釐米 足徑17釐米</p>

乾隆題詩青花阿拉伯文無當尊(附琺瑯乾隆題詩內膽)
清乾隆


高17釐米 口徑17釐米 足徑17釐米

<p>紫檀嵌畫琺瑯西洋人物圖插屏<br />
清</p>

<p>高218釐米 長114釐米 寬70釐米</p>

<p>屏心158x99釐米<br />
座114x70x119釐米</p>

紫檀嵌畫琺瑯西洋人物圖插屏

高218釐米 長114釐米 寬70釐米

屏心158x99釐米
座114x70x119釐米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

展覽日期:
2020/01/11 - 2021/05/17